維護網絡空間安全,從使用數字證書開始
近年來,我國基礎網絡運行總體穩定,沒有發生大規模以上的網絡安全事件。但是小規模的網絡信息泄露事件還是時有發生、魚叉釣魚郵件攻擊事件、多個高危漏洞被曝出,我國網絡空間仍然面臨著許多風險與挑戰,還不能做到高枕無憂。
近日發布的《2021年中國軟件供應鏈安全綜合分析報告》,對2557個國內企業軟件源代碼進行分析發現:近九成軟件存在漏洞,平均每千行代碼中有10個缺陷,而高危缺陷密度為每千行1.08個。
此外,處于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非常時期,大數據技術的頻繁應用也令個人信息外泄的風險隨之激增。此前,某醫院出入人員名單曾被發布至多個微信群,涉及6000余人的身份證號碼、居住地址、就診類型等信息。
個人信息泄露成常態
個人信息泄露已經變成普遍現象,不少網友已經麻木,并表示:泄露信息才正常,不泄露反倒不正常了。
但在萬物互聯、全面上云的時代,數據已經成為個人和企業重要的資產之一,數據安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目前,雖然各種小程序、App等應用已經覆蓋生活的每一個場景,但是由于這些應用在進行用戶數據收集的時候,往往存在捆綁信息采集和刻意多采集的情況,而使用者往往又容易疏忽隨意授權,久而久之,信息泄露的風險也便隨之發生。
網絡空間安全不容樂觀,網絡風險一直存在,我們萬萬不能抱僥幸心理,等到事情真正發生了,我們后悔就來不及了。因此我們應該防范于未然,尤其是重點企業更應該明白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如何保護數據安全?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企業應為網站部署SSL證書。為了避免用戶誤入釣魚網站的陷阱,企業網站可以通過環度網信申請 OV SSL證書或者 EV SSL證書,驗證企業的真實身份,讓用戶能夠判斷出企業的真實性,讓釣魚網站無處遁形。
(2) 企業應為軟件申請代碼簽名證書進行代碼簽名。經過代碼簽名后的軟件可以展示軟件開發者的真實身份,同時可以證明軟件代碼的完整性,證明軟件在傳輸過程中沒有被篡改或植入病毒。
(3) 企業應為員工工作郵箱部署郵件簽名證書。對郵件進行數字簽名并加密傳輸,一是可以保證郵件發送者身份的真實性,二是保證了郵件在傳輸的過程中不被他人閱讀和篡改,由郵件接受者進行驗證,可以確保電子郵件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