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出游,你不得不防大數據“殺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計算機世界」,作者楊勇。轉載本文請聯系計算機世界公眾號。
今天是“世界旅游日”。
說到旅游,你是不是馬上感到期待和興奮呢?十一長假即將來臨,你是不是早已做好了出行計劃呢?
隨著信息數據快速發展,大數據對于社會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旅游管理也產生了影響,可以促進旅游業更好發展。
什么是旅游大數據
所謂旅游大數據是指旅游行業的從業者及消費者所產生的數據,包括景區、酒店、旅行社、導游、游客、旅游企業等產生的管理或業務數據、旅游行業基礎資源信息庫、互聯網數據、旅游宏觀經濟數據、旅游氣象環保數據、交通數據、網絡輿情數據等。其中游客的數據最為重要,應用價值最大。通過旅游大數據,對游客畫像及旅游輿情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協同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推動旅游服務、旅游營銷、旅游管理、旅游創新等變革。
那么旅游大數據是如何形成的?
1、大數據采集
對大量多元異構旅游相關的大數據高效采集,整合各類異構涉旅數據資源,建立旅游大數據資源庫。
2、大數據存儲、管理和處理
通過旅游大數據共享交換技術,建立統一的公共數據共享開發平臺,實現智慧旅游與智慧城市的數據共享與交換體系。
3、大數據分析和挖掘
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可視化、智能化的數據挖掘與深度應用系統,提升旅游管理、服務、營銷能力。
4、大數據呈現和應用
提升旅游管理部門和涉旅企業大數據應用,為游客、導游、旅行社、景區、管理部門提供相應的數據應用服務。
旅游大數據的AB面
大數據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便捷。出門旅游前,點開手機APP預定酒店、機票是不是感到很方便?可是方便的同時也許還會遇到一些糟心事,例如:你會發現同一家酒店,同一趟航班,老用戶比新用戶的價位要貴出一大截。這就是大數據“殺熟”。
說白了就是,作為老客戶(熟客)的你,在網上看到的商品價格,很可能比新客戶(生客)要高得多。
小編為大家列舉一些大數據殺熟的經典案例:
1、同一家酒店的同樣房型,在一個旅游網站上,常客看到的價格比新用戶看到的價格貴了百元以上。
2、同一個人查詢某個航線的機票,幾分鐘前的機票價格是1500元,過幾分鐘再查,這個價格就變成了1700元。然而換個手機及帳號,搜出來的價格就會完全不同。
在龐大的數據面前,人類越來越像一個輸入變量,任何試圖偽裝自己的舉動,在360度無死角的數據監控下都毫無作用。我們每天刷的抖音、知乎、百度、微信、支付寶、淘寶等軟件,每一天都在抓取我們的信息。
是什么導致了大數據殺熟?
“殺熟”行為以前主要存在于傳統行業當中,經營者利用熟人之間的信任,向熟人開刀,給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熟人因為信任和習慣,往往不會反復核查對方給出的價格,就被對方給“殺”掉了。
隨著網絡技術、大數據的不斷發展,“殺熟”行為逐漸過渡到虛擬網絡生活中。尤其是在線旅游從業者們,經常會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對自己的用戶進行分類,那些符合“可殺”條件的忠實用戶們,往往就成了待宰的倒霉蛋兒。
殺熟的“鍋”,大數據不背
說了這么多大數據造成的問題,那大數據就是壞的嗎?其實技術本身是中立的,關鍵還是要看怎么用。對于我們而言,大數據就是你感興趣的內容,日常消費、通訊地址、購物頻率,甚至飲食偏好,都會被大數據貼上精準的標簽,送到商家面前。對于企業而言,大數據技術,就是一套完整的“數據+業務+需求”的解決方案。
如今,大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必需品,無論對國家發展、企業需求、還是個人日常生活來說,大數據都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如何減少大數據“殺熟”
1、引導“技術向善”
“大數據殺熟”說到底是依據大數據所形成的用戶畫像和消費習慣進行精準溢價,既可以“向惡”殺熟,也可以“向善”為用戶服務,選擇權在商家手上,也在法律法規和環境改善上。
2、須完善法規并加大處罰力度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規定,對消費者的數據實施更精細的保護,進一步明確“殺熟”等侵犯消費者利益行為的認定標準等。在此基礎上,形成執法者、網絡平臺、消費者三方共治的互聯網經濟新形態,在三方互動中不斷尋求保護消費者利益和促進互聯網經濟活躍的平衡點。
3、個人防“殺熟“小貼士
個人避免大數據“殺熟”要從日常做起,不安裝來歷不明的APP,對要求過度隱私的APP說不;在線消費時“貨比三家”。
如果已經被大數據“殺熟”,要及時截屏,保留價格比對差異、交易記錄和平臺信息等證據,便于投訴。
結語
如今,旅游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而隨著大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旅游業已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無論是監管層面、企業發展、還是個人需求,合理合法使用大數據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