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區塊鏈技術中,為什么偏向看好跨鏈?
跨鏈能帶給加密貨幣市場或者生活中什么實質性用處呢?其實,在加密貨幣當前的火熱中,不難發現一些事情,就是NFT與單條公鏈的局限性。就如以太坊上的Opensea平臺,是目前最大的NFT市場,但是只能在以太坊公鏈上交互,想流通到別的鏈上目前無法實現。于是就存在一個手續費高昂的問題,普通用戶只能看,想玩就要先考慮手續費。再說BSC鏈上的NFT也是同樣情況,就是手中的NFT無法實現多鏈互通,這就是局限性。
那咱們再看看跨鏈,這個剛性需求,就是讓鏈與鏈上的互通產生了,并且添加了流通性這個硬核。有老鐵今天搶到了亞運會NFT其中的一款,但是他擔心這NFT未來有沒有價值。于是跨鏈再次有了用武之地,不止是NFT還有各大鏈的資產或者元宇宙中的游戲道具,亦或者生活中的數字資產等等。在跨鏈中,會得到對應的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給,這是發展規則。
試想一下,你在某元宇宙鏈游中打造了一款神裝,而這款神裝就是NFT,它不止是在本鏈游使用,在別的鏈游中也能使用,這會是什么樣的體驗?當然,這是個大的愿景,目前只是構思階段,一旦實現了這樣的交互體驗,那成為頭號玩家中綠洲的步伐會更近一步。
跨鏈的強大在于,當在區塊鏈中形成大的互通后,這條剛性需求會在生活中展現出威力。但目前的跨鏈還處于早期,還未實現嶄露頭角,但是身在圈內的人不要忽略這個領域,因為無論區塊鏈技術怎么發展,單條公鏈如何強大,最終都會變成鏈與鏈的交互與流動性,這樣才能最大發揮出各種價值與資產的利用率與沉淀性。
目前跨鏈的需求已經出現在市場中,就拿比特幣來說,有了DeFi,找到了好礦且穩定安全,就可以鑄造成CBTC/ZBTC種類出現在各大DeFi領域中,這也只是雛形。包括以太坊也是一樣,投資者對收益的追求不會僅限于一條鏈上的生態,而是在各大鏈中尋找到高收益的地方。
當跨鏈有了一定的用武之地,安全性與去中心化問題做好以后,接下來就是對速度的追求,這也是區塊鏈不可能三角中的一環。反而筆者覺得,跨鏈是可以解決速度的一種方案,并且可以提供強大的流動性,而且也能解決高昂手續費的問題,因為鏈與鏈的流通多了,選擇性就會變多,資產也不會只擁堵在一條鏈上。當某條鏈上的項目火了,大資金入場,也不妨礙整個跨鏈的運轉。
因為跨鏈有中繼鏈和平行鏈之分,可以有效地把TPS的壓力釋放,緩解壓力。并且鏈與鏈的交互會互補互助,而不是相互稀釋,把對立面變成聯盟面這是一條出路。當然目前的跨鏈還看不出什么來,也只能聽一些消息面的事情,離真正成型還有很多路要走。

所以,選擇跨鏈這個領域,要付出很多的耐心與等待。因為愿景太大,基石要牢固,不然很容易翻船。多給項目方一些時間,也是多給自己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