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否實現價值航天?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到2030年,我們有望生活在一個虛擬與現實共生的數字化社會。現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商業航天等前沿科技的進步,未來“區塊鏈+產業”可能顛覆汽車、醫療、金融、通信、交通等行業生態。
航天技術作為探索、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的技術,涵蓋了高度綜合性的科學,涉及各類航天飛行器的設計、制造、發射和應用。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的最前沿。
載人航天的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的活動范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和深入地認識地球及其周圍的環境,更好地認知整個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航天器的特殊環境從事各種試驗和研究活動,開發太空及其豐富的資源。載人航天器由載人航天系統實施,載人航天系統由載人航天器、運載器、航天器發射場和回設施、航天測控網等組成,有時還包括其它地面保障系統,如地面模擬設備和航天員訓練設施。
由于載人航天涉及的一系列環節非常復雜,在技術、效率、質量和零件供應等方面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因為區塊鏈技術的高安全性、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特征,能有效降低維護成本,加強對鏈上數據的隱私保護,有望為航空航天業提供更加靈活、可靠和高效的解決方案。
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已經進入新里程,未來的航天事業還將會持續發展。區塊鏈技術有利于應對新的復雜性,包括了合同、訂單跟蹤、零件組裝、裝運、設計和測試文檔、測試結果數據、近實時數據、審批工作流、審核、啟動和控制等。
在衛星通信方面,能把區塊鏈服務的覆蓋范圍拓展到地面通信基礎設施受限或缺乏的地區。衛星通信還能夠傳輸區塊鏈數據流,且不用特定處理。還支持引入具有成本效益、低延遲和廣泛覆蓋的超級星座以及5G網絡,可以更好地支持用戶以經濟高效且及時的方式訪問區塊鏈,并獨立于地理位置實施無縫交易。
利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能通過對地觀察為各種應用提供關鍵信息,有利于增強相關利益方之間的信任,從而對地觀測(EO)。保險應用領域可用于估算洪水和火災造成的損失,然后自動執行理賠處理。供應鏈管理方面,對地觀察可以監視油箱容量,統計大型停車場的汽車數量變動,或給予有關資產的位置和狀態信息。公共事業管理可以提供與可再生太陽能、風能、水和其他能源生產相關的氣象參數。
區塊鏈+航天的應用,能夠以信息安全為核心,突破高效共識、細粒度隱私保護、跨鏈通信協議等多項關鍵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以及區塊鏈標準化。通過推動區塊鏈技術與產業業務相結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更好的服務政府治理,助力企業發展。
早在2016年,航天信息已形成“1+4+N”的區塊鏈技術及產品體系,具有國產航天信息區塊鏈平臺,以區塊鏈數據共享平臺、電子存證平臺、數據安全管控平臺及質量追溯平臺四大應用平臺為服務支撐,形成了稅務、政務、民生、金融、軍工等多領域解決方案。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構建“區塊鏈+”在多行業領域廣泛應用的產業生態是區塊鏈技術深入的下一步發展方向。
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很多企業結合自身行業優勢,將區塊鏈技術成功應用于電子發票、疫苗追溯監管、供應鏈金融、貨運物流、原糧質量追溯等領域,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當區塊鏈應用深化,未來區塊鏈系統間的跨鏈協作與互通將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隨著我國航天專業的蓬勃發展,我們也期待區塊鏈與航天技術日后的發展,基于區塊鏈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與其他區塊鏈系統間進行互聯補充,構建豐富的“區塊鏈+航天”生態范圍,不斷推進誠信數字社會建設與航天現代化體系建設,實現價值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