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中這么多“鏈”,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
公有鏈
公有鏈顧名思義是公有的、開放的區塊鏈,也是開放程度和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
在公鏈中,數據的存儲、上傳、操作都依賴于網絡上每一個節點,而不依賴于傳統網絡的中心化服務器。這意味著這上面的數據是由全網無數節點來共同記錄和維護的,要想篡改其中數據幾乎是不可能的。
為了維護公鏈內的穩定、參與者的積極性和達成一致,于是有了共識機制和激勵機制,而參與者們為了獲得激勵獎勵,就會更積極參與維護,致使網絡節點變得越來越多,從而使整個網絡不斷擴大,也讓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比如BTC、以太坊這類。
由于部分問題點,也使得公鏈無法適用于所有場景:
1.公鏈數據是公開、透明的,但部分行業數據因隱私、涉嫌機要等原因并不能被完全公開,例如政務部門、銀行、醫療等;
2. 公鏈因數據的處理需要全網節點的共同參與,所以影響到處理交易的速度,導致效率低,表現的結果就是處理交易時的反應速度慢。而部分行業中對數據信息反饋的及時性要求非常高,例如天氣預報、醫療等;
3. 公鏈一般會涉及到通證的問題,而通證所牽涉到的一些經濟機制、模型都會比較敏感,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其他各國都屬于嚴格監管的話題。
私有鏈
私有鏈是不對外開放的,只有被授權的節點才能參與并且查看數據的區塊鏈類型,開放程度和去中心化程度也是最低的。
在私鏈中,區塊鏈的寫入權限被某個人或者組織掌握,其中數據的訪問以及編寫等有著十分嚴格的權限。
因其節點數量雖然有限,但每個節點都具有高信任度,所以交易的進程不需要每一個節點都來驗證,所有造就了私有鏈獨一無二的交易速度。因為私有鏈上的交易速度十分之快,各個節點間不需要完全的協議,以至于它們不會為任意一個交易而工作,如此一來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私有鏈上不必處理訪問權限等繁瑣進程,個人數據不會被網絡上任何人獲得,極大的保證了數據隱私。采用私有鏈的主要群體是金融機構、大型企業、政府部門等,例如微眾銀行等。
私鏈因其存在的部分問題,而飽受非議:
1. 私有鏈受到數據等使用許可的限制,只適用于特定機構內部使用。
2. 去中心化程度不夠
3. 涉及到不同法律實體之間的資產結算問題,私有鏈仍然舉步維艱,還在尋找改進結算機制的方法。
聯盟鏈
聯盟鏈則不是完全公開的,由若干個機構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開放程度和去中心化程度比公鏈低,但比私鏈高。
聯盟鏈中參與的機構管理運行這一個或多個節點,鏈上數據只允許內部不同機構進行訪問和讀寫,以及發送、記錄交易信息。并且鏈上的參與方只有通過對方授權的密鑰才能看到其他參與者的數據。這樣就解決數據隱私和安全性問題,同時能夠實現去中心化。
聯盟鏈的優點:
1. 可控
公有鏈因其參與節點多,篡改數據幾乎不可能,而聯盟鏈中因其節點有限,所以只要其中大部分成員同意,即可將區塊數據進行更改。聯盟鏈受一個特定群體的完全控制,但并不是壟斷。當每個成員都同意時,這種控制可以建立自己的規則。
2. 交易速度快
節點數量有限,交易時的信息反饋速度相對較快。
3. 數據不會默認公開
用來驗證區塊的信息不會向公眾公開,只有聯盟成員可以進行處理這些信息,和公鏈相比具有更高的私密性。
同樣的聯盟鏈也具備以下幾點缺點:
1. 半中心化,已遭受攻擊
2. 缺乏行業統一標準
側鏈
側鏈一般指主鏈外的另一個區塊鏈,主鏈和側鏈的關系就像是馬路的主干道和支路干道一樣,側鏈錨定主鏈上某個節點,再通過主鏈上的計算力來維護側鏈真實性,實現公共區塊鏈上價值與其他賬簿上的價值在多個區塊鏈間的轉移。比如RSK,比特幣的第一條側鏈。側鏈也是一種協議,可以讓資產安全地從一條鏈轉移到另一條鏈,又可以從另一條鏈安全地轉移回來,即讓鏈和鏈之間產生價值交互的一種技術。
簡單來說側鏈就是建立一條新的區塊鏈,能夠一對一地和原有的一條鏈產生聯系,資產可以在兩條鏈之間進行轉移,進而彌補原來那條鏈中的某些不足,就好像共生一樣,其中,原有那條獨立的區塊鏈就叫做主鏈,而新產生以主鏈作為依靠的鏈,就叫做側鏈。
平行鏈
平行鏈是一種簡單、易擴展的區塊鏈,它的安全性由“主鏈”提供。平行鏈和主鏈保持既獨立又連接的關系,在主鏈之下,它可以擁有自己的超級節點、狀態機和原始交易數據。

每條平行鏈的業務邏輯都是獨立的,交易結果的哈希值會記錄到主鏈上,每條平行鏈的節點雖然也是主鏈的節點,但并不會同步主鏈上所有數據。并且,平行鏈可以多鏈同時處理交易,效率可提升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