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百題斬之網絡七層模型及HTTP進化史
1. 網絡體系結構
網絡體系結構有多種劃分標準:OSI體系結構、TCP/IP的體系結構、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其中OSI體系結構是劃分的最細的一種體系結構,另外的TCP/IP體系結構和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都是將OSI體系結構的某些層做了一些聚合獲取得到的。上述三種結構的劃分如下所示:
TCP/IP體系結構和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都是在OSI體系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層級的聚合得到,那么下面我們重點看一下OSI體系結構中各層的功能。
物理層
物理層是第一層,其主要功能時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這樣幀中的一個個比特就能從從一個節點移動到下一個節點。(機械、電子、定時接口通信信道上的原始比特流傳輸)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主要負責建立和管理節點間的鏈路,該層任務是將整個幀從一個網絡元素移動到鄰近的網絡元素。(物理尋址,并將原始比特流轉變為邏輯傳輸線路)
網絡層
網絡層負責將稱為數據報的網絡層分組從一臺主機移動到另一臺主機,該層包括著名的網際協議IP,該協議定義了在數據報中的各個字段以及端系統和路由器如何作用于這些字段。(控制子網的運行,如邏輯編址、分組傳輸、路由選擇)
傳輸層
傳輸層主要任務是負責向兩臺主機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數據傳輸服務,主要使用TCP和UDP兩種協議。(接收會話層的數據,在必要時吧數據進行分割,并將這些數據交給網絡層,且保證這些數據段有效到達對端)
會話層
會話層是用戶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接口,主要任務是向兩個實體的表示層提供建立和使用連接的方法。(不同機器上的用戶之間建立及管理會話)
表示層
表示層對來自應用層的命令和數據進行解釋,對各種袯賦予相應的含義,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傳動給會話層,其主要功能是處理用戶信息的表示問題,如編碼、數據格式轉換和加密解密等。(信息的語法語義以及它們的關聯,如加密解密、轉換翻譯、壓縮解壓縮)
應用層
應用層是各種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接口,其功能是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完成用戶希望在網絡上完成的各種工作,常見協議有HTTP、HTTPS、FTP、SSH等。(各種應用程序協議,如HTTP、FTP、SMTP、POP3)
注:可查看科來公司出版的網絡協議圖(http://www.colasoft.com.cn/download/network-protocol-map-2020.pdf)
2.HTTP0.9——HTTP3.0進化史
HTTP協議不斷發展,大體可分為五個版本,分別是HTTP/0.9、HTTP/1.0、HTTP/1.1、HTTP/2.0、HTTP3.0,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些版本。
2.1 HTTP/0.9
2.2 HTTP/1.0
2.3 HTTP/1.1
2.4 HTTP/2.0
2.5 HTTP/3.0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執鳶者」,可以通過以下二維碼關注。轉載本文請聯系執鳶者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