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低谷前行 是創新不行了還是觀念變了?
“日漸消瘦”的手機市場
其實,這已經不是手機市場第一次出現下滑的景象。在最近這兩三年的光景中,手機行業一直處于低谷前行的狀態。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也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智能手機用戶已經飽和。當前的智能手機行業可以說是經歷了初始、爆發到疲軟的三個狀態。在200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突破億臺。2010年智能機開啟了對功能機的替代,特別是在2010-2011年出貨量增速始終維持在60%以上的高位,滲透率從2009年的15%快速提升至2014年的66%。這其中在2013年更是首次超過了功能機的出貨量。直至2020年12月底,中國市場上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達96%,基本實現了“人手一部智能機”的覆蓋率。
其二,智能手機更新緩慢。智能手機行業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如今似乎有些江郎才盡。如今的智能手機廠商,雖然每年仍然有大量新機推出,但基本都是在前期的基礎上進行小修小補。即便是被稱為手機界標桿的iphone,也失去了曾經“顛覆世界”的創作力。
同時,隨著手機同質化日益嚴重,導致換機周期延長,導致智能手機的整體出貨量較為疲憊。雖然,5G智能手機產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手機銷售量。但是,因為疫情以及5G技術對于消費者體驗并不明顯等因素,因此智能手機市場并沒有出現因為5G而帶來的顯著增長。
該如何拉動市場需求
銷量擴容是今年手機品牌的首要目標。
“今年市面上眾多機型在配置、功能上的創新升級幅度有所減弱,但眾多安卓廠商進軍高端市場的步伐卻持續加速。所以短期內國內市場的競爭,尤其中高端市場的競爭,是產品之爭,但更是品牌形象之爭。”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如是說。

對于手機品牌而言,如今的手機市場不斷向頭部集中。根據IDC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Top 5占據了82.9%的市場份額。因此,智能手機持續提升性能,仍是各個品牌上增加現存用戶粘性、吸引其他品牌用戶的必要手段。
由于智能手機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修補性創新已經不是用戶換機最直接的驅動因素。各大手機廠商需要根據用戶的反饋來進行產品優化,從而增強用戶粘性的同時,還需要著力塑造品牌形象。
對于消費者而言,手機已經不再單單是一款電子產品,而是一款具有社交能力與社交圈層的產品。根據 ZDC 調查數據顯示,相機、外觀設計、處理器、屏幕顯示和充電續航等因素是用戶購買新機時最為關注的指標,而這些指標顯然都是在消費者社交過程中的“面子”指標。
在沒有明顯的科技迭代方向之前,手機廠商應該利用好手機的社交屬性挑逗用戶的消費欲望。至少,能起到拉動需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