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WAN市場方興未艾,多方勢力強勢入局
前言
云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以及在線應用、大數據分析與并發處理、AR/VR等場景落地,傳統企業網絡方案面臨著網絡基礎設施復雜化、網絡架構封閉化、端側應用體驗差系列挑戰。為降低建網成本、保證業務體驗、提升運維效率,新型網絡技術方案SD-WAN應運而生。隨著SD-WAN技術走向成熟,憑借著強大的優勢以及市場前景,吸引了諸多廠商涌入,展開激烈的競爭。
一、SD-WAN定義、產品形態及客群場景
1.1 SD-WAN 定義
SD-WAN是軟件定義網絡的重要分支技術,一般指將成熟的軟件技術(智能動態路由控制、數據優化、TCP優化、QoS)和傳統網絡資源(如公共互聯網)精致融合,最大限度發揮傳統網絡資源的性能,讓用戶可以自行對廣域網帶寬進行智能管理。通過利用軟件定義網絡技術,用戶能夠按照預定的路由策略自主控制廣域網流量的流向,整合MPLS專線、光纖、互聯網、LTE等多種網絡線路資源進行廣域網流量調度,實現普通互聯鏈路達到專線的網絡質量,降低流量成本,提高帶寬利用率;同時,對于多個站點,可根據現網情況和配置策略,自動選擇最佳路徑,實現負載均衡,保證全網的網絡質量。

圖1.1-1 SD-WAN網絡架構圖 來源:中國移動
1.2 SD-WAN產品形態
SD-WAN具備多種產品形態,可以是物理設備或虛擬設備,放置在遠程分支機構,或部屬在云平臺上,也可以提供服務型產品。SD-WAN現階段的產品形態可以大致分為三種:
軟件產品:SD-WAN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對底層物理傳輸層進行抽象,對各種各樣的物理鏈路進行整合統一,為應用程序提供高可用和高性能的虛擬WAN服務。服務商可以在用戶側通過部屬軟件的方式實現SD-WAN服務的各種功能。軟件產品的優點是節約成本,無需定制終端,部署靈活,可根據企業要求做定制化開發。
硬件產品:將SD-WAN的軟件固化到定制硬件終端中,以硬件終端的產品形態提供給客戶。終端根據客戶所屬區域,由服務商提前做好相關的參數配置,Internet網絡中實現即插即用,零配置。硬件產品的優點是部署快速,交付簡單。另外,硬件產品存在一定故障率,維護服務會額外增加成本。
服務產品:SD-WAN最終體現在用戶側整套的完整服務,幫助客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滿足其多樣化、高品質的服務要求。因而,可以根據特定的需求,將SD-WAN完整的解決方案包裝成服務產品提供給客戶。這樣的服務產品,內容可以包括基礎的帶寬資源,也可以包括為客戶特定的業務需求做的定制化資源配置,或是提供一體化托管服務等。
1.3 目標客群及場景
SD-WAN包含連鎖門店分支應用、大型企業分公司/辦事處、制造/金融分支、視頻直播等幾類典型場景。在不同場景下,客戶的需求特性和需求方案不同。具體如下表所示。

表1.3-1 SD-WAN 客群及場景分析 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SD-WAN 市場空間
2.1 SD-WAN 市場規模
SD-WAN市場規模高速增長,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根據IDC數據,SD-WAN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8.32億美元市場增長到2022年的45億美元市場,5年復合增長率達40%。從托管服務上看,Gartner預測,2019-2024年,SD-WAN托管服務的5年復合增長率達53%,2020年的年增長率達140%。

圖2.1-1 2017-2022年SD-WAN 基礎設施市場規模 來源:IDC

圖2.1-2 管理服務與連接服務2019-2024年復合增長率/2020年增長率 來源:Gartner
2.2 SD-WAN 優勢分析
SD-WAN廣闊的市場前景離不開其強大的優勢。SD-WAN通過將網絡硬件與其控制機制分離來簡化WAN的管理和操作,允許公司使用低成本的互聯網接入來構建更高性能的WAN,替換掉部分或全部昂貴的廣域網專用鏈路(比如MPLS)。相比傳統的專線,SD-WAN產品有幾點突出的優勢。
1、統一的管理平臺。通過SDN中的控制器可以對所有SD-WAN設備進行管理和配置,而不需要像傳統的方式對每一臺設備單獨進行管理。
2、用戶體驗改善。如果線路出現故障,控制器能基于應用層感知到的狀態去切換線路,整個過程中用戶沒有感覺。
3、性價比高。既能得到近似于專網的穩定性,又能享受普通Internet線路的廉價帶寬。思科根據其SD-WAN方案預測,在同比例帶寬情況下,SD-WAN相較專網,每年至少可節省30%的成本。
4、節省大量運維成本。
5、連接虛擬化應用統一部署。
6、能夠實現可視化管理。
三、SD-WAN產業生態
3.1 SD-WAN市場主體
在全球范圍內,SD-WAN憑借其敏捷性、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多樣性等諸多特征,備受眾多企業推崇,成為業界的“新秀”。從而在SD-WAN產業生態里涌現出許多企業,包括運營商、網絡設備商、服務提供商等,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3.1-1 全球SD-WAN生態圖 來源: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SD-WAN全球技術與產業發展白皮書》
具體來看:
(1)電信運營商
電信運營商基于自有豐富、優質的干線網絡IP技術,融合網絡為企業提供分支站點互聯及專線服務,主要企業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AT&T、Orange等。
(2)服務提供商
服務提供商基于典型的客戶需求和業務場景為企業用戶提供SD-WAN所需的接入服務、信息服務、云服務等,主要企業有騰訊云、AWS、Google Cloud、Aryaka等。
(3)方案提供商
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為政府、金融、教育等重要行業的業務信息化提供SD-WAN應用軟件和整體解決方案。
(4)設備提供商
設備提供商主要為企業用戶提供SD-WAN所需的軟件和硬件設備,其提供的SD-WAN產品是基于原有企業CPE設備的NFV化,或者原有WAN網絡設備的SDN化,代表企業有華為、Versa、中興、深信服、Dell等。
(5)芯片提供商
芯片提供商主要為企業用戶提供硬件的芯片配件,主要企業有Intel、盛科等。
(6)第三方組織
第三方組織基于運營商/企業/數據中心的SDN需求,對SDN架構、南向接口、北向接口、SDN安全等方面進行標準制定、技術開發、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主要組織有CCSA、ONUG等。
(7)開源社區
開源社區秉承開放創新的原則,讓技術供應者門檻大大降低,實現技術透明化,加快推進SD-WAN技術的演進,主要社區有GitHub等。
3.2 典型廠商 SD-WAN發展策略
諸多廠商進入SD-WAN市場,提供SD-WAN產品服務,其發展的側重點存在不同,更多廠商是從自有業務出發提供SD-WAN服務。例如電信運營商將SD-WAN服務與骨干網管理相結合,云服務商從云服務場景提供SD-WAN服務。具體廠商SD-WAN產品策略的梳理,如下表所示。

表3.2-1 典型廠商 SD-WAN 產品策略來源:信通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SD-WAN全球技術與產業發展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