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正確應用方式與前景
在互聯網時代,驅動金融發展的金融科技已經由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應用層面,進一步轉向了區塊鏈等底層技術創新。區塊鏈已經成為金融科技的底層技術。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個由不同節點共同參與的分布式數據庫系統,是開放式的賬簿系統(ledger);它是由一串按照密碼學方法產生的數據塊或數據包組成,即區塊(block),對每一個區塊數據信息都自動加蓋時間戳,從而計算出一個數據加密數值,即哈希值(hash)。每一個區塊都包含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從創始區塊(genesis block)開始鏈接(chain)到當前區域,從而形成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的實質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無需相互擔保信任或第三方(所謂的“中心”)核發信用證書,采用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加密算法創設的節點普遍通過即為成立的節點信任機制。任何機構和個人都可以作為節點參與創設信任機制,而且創設的區塊必須在全網公示,任何節點參與人都看得見。節點越多,要求的算力就越強,只有超過51%的節點都通過,才能確立一個新區塊成立,即獲得認可;同時,要想篡改或造假,也需要掌控超過51%的節點,才可以修改。理論上,當區塊鏈的節點達到足夠數量時,這種福斯廣泛參與的信任創設機制,就可以無需“中心”授權即可形成信任、達成和約、確立交易、自動公示、共同監督。
市場經濟活動中存在眾多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對稱導致交易雙方無法創建有效的信用機制(“拜占庭將軍問題”)。區塊鏈技術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全新的思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是區塊鏈技術的基礎設施,算法信任是關鍵機制,加密算法是技術基礎。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對區塊鏈技術應用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金融領域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區塊鏈技術將是互聯網金融乃至整個金融業的關鍵底層基礎設施(底層物質技術基礎)。區塊鏈技術可以低成本地解決金融活動的信任難題,并且將金融信任由雙邊互信或創建中央信任機制演化為多邊共信、社會共信,以“共信力”尋求解決“公信力”問題的途徑。由于區塊鏈技術的加密算法特性,未來金融業會發展進入算法金融時代。
作為新金融的底層技術架構,它具有很強的戰略意義。繼互聯網之后,區塊鏈技術再次重塑全球金融業的基礎框架,加速金融創新與產品迭代速度,極大提高金融運行效率,重塑信用傳遞交換機制。在未來金融科技探索上,中國金融業應該加強研究、開發、實踐和應用,積極組建國際區塊鏈聯盟,加強區塊鏈金融國際交流合作,參與創立區塊鏈技術標準,推動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爭取國際金融戰略制高點,提升我國金融核心競爭力,讓金融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
區塊鏈作為金融科技的底層技術架構,必然在很多方面重塑金融業態,無論是傳統金融服務,還是個人網貸(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創新,抑或在強化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集資等領域,區塊鏈技術都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互聯網金融正在進入“區塊鏈+”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