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會是企業的未來嗎?它能為企業做什么?
通過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之類的新興技術結合起來,企業組織可以將自動化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如果要求IT和業務主管在他們今年的優先事項清單中列出一些項目的話,那么“增加更多的自動化”肯定位列其中。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自動化流程已經變得越發重要,因為它不僅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完成任務,同時還可以降低成本。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ML)等技術在許多致力實現其自動化目標的企業中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結合這些工具以幫助組織創建更廣泛的自動化功能的新興概念——“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可能最終將成為今年最重要的技術趨勢之一。
什么是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
該術語是由研究機構Gartner創造的,該公司將超自動化定義為“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以逐步實現流程自動化和增強人類能力。”該公司表示,超自動化技術涵蓋了一系列可以實現自動化的工具,但同時它也指明了自動化的復雜性。
該公司在2020年12月發布的一份關于超自動化的調查報告中指出,
“業務驅動的超自動化是一種非常嚴格的方法,組織可以使用它來快速識別、審核、自動化盡可能多的業務和IT流程。超自動化涉及對多種技術、工具或平臺的協調使用。” |
除了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技術外,超自動化還可能包含事件驅動的軟件體系結構、智能業務流程管理套件、集成平臺即服務、自然語言處理、低代碼工具以及其他類型的決策、流程和任務自動化工具。它還可能涉及已建立的應用程序,例如企業資源計劃(ERP)。
Gartner表示,超自動化的常見用例包括客戶入職、接受訂單、支付和客戶數據更新,這些操作通常都是高度人工化的。其他常見用途可能包括合規性、員工入職、跨零售和制造業供應鏈系統的產品跟蹤以及運輸和物流跟蹤等等。
在過去的幾年中,超自動化一直在不斷地發展,這主要是由于對具有可操作性的業務流程的需求受到抑制所致。組織擁有大量“團體”債務,包括技術、流程、數據、架構、人才和社會責任,這極大地影響了其價值主張和品牌。其原因在于一系列廣泛而昂貴的業務流程集,而這些業務流程往往都是由沒有經過優化、精簡、連接、一致或顯式的技術支撐的。
Gartner公司表示,高級業務主管希望有一條通向數字化卓越運營的道路,這將促進對流程自動化和數據集成的速度、效率和民主化的需求,進而引發業務利益相關者對使用一種或多種技術實現自動化的大量需求。
2020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加速了數字化技術的需求,許多員工不得不居家辦公,而數字化的客戶服務也成為必需品。如今的企業組織需要彈性、效率、敏捷性和生產力,而提供這些功能的數字化轉型需要依賴自動化。
全球IT咨詢機構Saggezza公司顧問兼自動化合作伙伴經理Kevin Martelon表示,將超自動化概念落實實踐的例子可能就是超自動化平臺,該平臺可以幫助銀行工作人員更好地管理以往由人工進行統計的庫存現金。這將為組織高管做出決策擴展財務指標的范圍和質量,從而可能發現以往無法獲得的市場機會。Martelon表示,
“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來評估貸款的違約風險,并提供更具動態性和時間相關性的信息。想象一下,未來大多數貸款產品或多或少都是實時定價或被批準的,并且預期將是實時的。那將是很大的進步。” |
盡管目前超自動化的技術和應用還處于發展階段,但這一概念已廣為人知,并且在工業和商業領域尤為明顯。
可以確定地說,基于戰略價值的超自動化正在興起,但是這一概念的真正實現還有待觀察。同樣重要的是,無論是在市值還是產品開發方面,處于各行業領先地位的組織都將率先意識到采用超自動化的所有好處。
Gartner公司提出的這一概念已經激發了金融服務、物流和制造業等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領導對于采用超自動化的興趣。
Saggezza認為,采用超自動化作為戰略方法的組織(無論其在相關技術方面的成熟度如何),主要目的都是為了獲得使用更高質量的數據以逐步加快業務決策的能力。
他們還希望增加對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自動化平臺(包括業務流程管理系統)中現有IT投資的使用。他們希望創建一個“未來型”企業,讓IT和業務都能實現最佳投資回報率。
Gartner公司將超自動化列為2020年的首要戰略技術趨勢,據估計,超過70%的大型商業組織正在實施數十項超自動化計劃。
超自動化可以為組織做什么?
超自動化可以通過更有效的自動化來增強流程,進而降低成本。Gartner預測,到2024年,組織將超自動化技術與經過重新設計的運營流程相結合,可以將其運營成本降低30%。
除此之外,超自動化還可以為組織帶來許多其他好處。特別是對于剛接觸該概念的組織,它可以幫助提供對當前組織過程的有形的理解。它可以創建一個工作環境,使必要的人力資源通過數字化“助手”來執行重復繁瑣的工作。
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一個好處是,它可以讓數字孿生來測試組織變革。組織可以通過創建數字孿生系統(即資產、系統、設備、流程和人員等實體的虛擬表示形式)以支持業務目標。
咨詢機構德勤公司預計,全球數字孿生技術市場將以3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3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60億美元。
根據Gartner的說法,數字孿生與物聯網(IoT)技術幾乎同時興起。目前,許多正在生產或正在開發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組織已經在使用數字孿生技術,或計劃在未來幾年內使用它們。數字孿生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其具有顯著降低物聯網生態系統復雜性并提高效率的功能。
盡管這并不是超自動化的主要目標,但它通常會導致數字孿生體(DTO)的創建,這使組織能夠了解功能、流程和關鍵績效指標的相互作用以提高價值。數字孿生體將成為超自動化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提供了有關組織的實時、連續的情報,并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AIMultiple公司是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問題的研究機構,該公司列舉了數字孿生應用各種行業領域中的一些潛在用例。
例如,在制造業中,數字孿生可以幫助工程師在新產品推出之前測試其可行性;或者使公司能夠設計產品的各種排列,以便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版本。制造商還可以使用數字孿生來預測機器的潛在停機時間,并提高機器的整體效率。
而在醫療保健領域,數字孿生可以幫助提供商虛擬化醫療保健體驗,以優化患者護理,降低成本并提高績效。他們可以通過創建醫院、運營策略、人員配置和護理模型的數字孿生來幫助檢查組織的運營績效,以提高醫療組織的運營效率;或者通過使提供商和制藥公司能夠對基因組代碼、生理特征和生活方式進行建模來改善個性化護理,以便醫療保健公司可以為每位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例如獨特的藥物。
在零售行業中,商家可以創建客戶角色的數字孿生,以改善在商店或在線上交付的客戶體驗。例如,他們可以根據數字孿生模型為客戶提供理想的服裝產品。
Gartner表示,企業組織應該計劃將數字孿生納入他們的產品開發策略中,尤其是當涉及資產密集型行業或從事物聯網工作時,或者可能面臨失去市場商機的風險時。他們應該明確數字孿生可以為短期和長期收益策略做出的貢獻,并將數字孿生落實實踐,以便將數字孿生的全部優勢貨幣化。
克服障礙
對部署超自動化感興趣的組織需要意識到并解決他們在計劃和執行策略時可能面臨的挑戰和需求。
Martelon指出,在開始實踐之前,組織需要確切地了解現有自動化解決方案的位置,并充分了解和評估自身的自動化成熟度,然后根據自身的自動化成熟程度采用超自動化策略。
IT和業務主管需要了解,對于擁有大量手動流程的組織來說,采用超自動化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為此,組織應該考慮分階段實現超自動化,以更好地獲取投資回報。除此之外,利益相關者——無論是IT部門還是業務部門,需要在制定戰略時通力合作。自動化項目或程序工作需要高度的協調才有可能成功。
超自動化工具和流程到位之后,重要的是測量初始輸出以更好地了解項目是否按預期運行,并在需要時進行調整。這是應對變化的一種積極方式,將幫助組織創建一種有效且可見的方式來實現其超自動化進程。對于所有希望通過超自動化取得成功的組織而言,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步驟。
Gartner公司為希望在超自動化領域取得成功的組織提供了一些建議。其中包括計劃所有可以自動化的任務;使用自動化來優化和加速新價值流的實驗;對多個計劃進行整體映射,而不是自動化任務孤島;通過基于迭代的多年歷程確定IT投資的優先級,該過程涉及許多業務驅動的超自動化計劃;為多個并行計劃進行構架和規劃,以提高運營彈性、效率、敏捷性、生產率;在整個設計、構建、擴展和管理超自動化的迭代過程中使用融合團隊。
對于許多組織來說,考慮到采用超自動化可能帶來的好處,而投入到超自動化領域的努力將是非常值得的。對于部署人工智能和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工具的組織來說,這似乎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Gartner公司在其發布的一份市場報告中指出,“超自動化是不可逆轉和不可避免的現實。所有可以自動化的東西都將實現自動化。在效率、功效和業務敏捷性方面的競爭壓力迫使組織應對后臺、中端和前臺辦公室的運營壓力。而難以應對這些壓力的組織將難以保持更強的競爭力或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隨著組織尋求進一步改善流程并利用數字業務在后疫情時代帶來的機會,在業務模型中實現更多自動化技術的緊迫感可能會增加。消費者更愿意在線購買產品和服務,或者通過非接觸式技術在實際地點購買商品;員工已經適應了在家遠程辦公;供應鏈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敏捷。而超自動化可以支持所有這些領域甚至其他更多領域。
隨著物聯網和邊緣計算成為組織IT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動化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而忽視自動化應用機會的組織可能會發現自己輸給了那些將自動化提升到更高水平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