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可穿戴設備有點像20世紀80年代的電腦,這并不好
你們中的一些人可能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家用和個人電腦的興起。許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計算機設備,比如Commodore64、Apple II、Spectravideo 328、Sinclair ZX80和Atari。然后,一些公司就MSX之類的標準達成了共識,但這些標準實際上從未在全球范圍內產生重大影響。但是隨后,具有PC-DOS和MS-DOS的個人計算機(PC)開始占據辦公室,然后是家庭,而蘋果公司則創造了唯一的另一個選擇。對于可穿戴設備來說,我們現在也遇到類似的情況。
在1980年代,大多數計算機制造商都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和少量程序。早期采用者將這些設備更多地當作是一種業余愛好,而不是真正地利用它們。有很多關于用例的故事,比如食譜數據庫或計算稅金,但前提是你要自己編寫軟件程序。實際上,有許多用戶編寫了自己的程序并與其他用戶共享。
這與可穿戴設備有何關系?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制造商,他們為其設備提供自己的專有功能、數據模型和應用程序。許多用戶仍然是像生物黑客和健康愛好者這樣的早期采用者,他們正在探索如何利用這些數據。
大多數用戶可以理解幾個數據點,比如平均心率和每日步數。這些是觀察和改善個人健康的良好開端,但這只是這些設備所能提供的數據和機會的一小部分。一些額外的數據點,如心率變異性(HRV)和不同的睡眠類型(深度、快速眼動和輕度),用戶很難理解和利用。
有人會問,就像我父親所做的那樣,花400美元買一臺查看心率和日常步數的裝置是否有意義。還是為什么要每月支付100美元以上的費用來購買一個血糖測量儀或購買更昂貴的鞋子來測量步頻、步幅和足部觸地角度。對于許多人來說,像讓你知道何時入睡這樣的用例聽起來就像食譜數據庫一樣幼稚。
此外,每個廠商也有自己的算法標準。例如,一個設備的睡眠算法標準與另一設備非常不同,并且也沒有簡便的方法來正確組合來自不同設備的數據。
是什么改變了電腦市場?它們是如何開始變得越來越有用的?是軟件開始出現的時候。微軟和蘋果公司的操作系統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并且這兩個系統都具有足夠多的第三方軟件。這就衍生出了軟件業,為個人電腦制作軟件。實際上,我們在手機上也看到了類似的發展。只有當我們從專有系統發展到兩種主要的操作系統——iOS和Android時,移動應用業務才開始增長,這使得應用程序商店能夠利用應用開展業務。
正如我們所發現的,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它們也可以是配飾和時尚物品。奢侈品牌可以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或戒指,但奢侈品牌并不是真正的高科技或數據公司。而且對于用戶來說,每個手表、戒指、傳感器、一雙鞋或夾克都提供其專有的數據格式和應用并不十分方便。對于奢侈品公司來說,擁有一個通用的數據模型和生態系統會更好。
只有當我們將來自不同設備的數據轉換為兼容格式時,可穿戴和健康數據的真正利用率和軟件市場才會出現。當我們有兩個或三個環境時,軟件開發人員可以制作更好的軟件和應用程序,以利用數據來幫助人們的日常生活。
有人說,物聯網市場實際是關于數據和軟件的,而不是關于硬件的。可穿戴設備基本上是用來收集數據的傳感器。一些傳感器可能是品牌設備,另一些則可能是衣服和鞋子等。但是,數據的真正利用需要一個環境,用戶可以在這個環境中組合數據,并且可以向用戶提供軟件來幫助他們過上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健康數據的真正商業和價值將是可以將各種可穿戴數據與其他數據源結合在一起的軟件和應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