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計算走紅興起,國內市場規模有望觸達百億元
近日,畢馬威推出了《2021隱私計算行業研究報告》。報告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行各業的數字化發展趨勢已不可逆轉,尤其在2020年經歷了新冠疫情,數字化發展趨勢明顯加快。數據的重要性也因此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并成為新的生產要素。與此同時,大眾對于隱私安全的關注度日益增加,作為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技術之一的隱私計算迎來快速發展期。
所謂隱私計算,是一種由兩個或多個參與方聯合計算的技術和系統,參與方在不泄露各自數據的前提下通過協作對他們的數據進行聯合機器學習和聯合分析。隱私計算的參與方既可以是同一機構的不同部門,也可以是不同的機構。
報告顯示,隱私計算受到大數據融合應用和隱私保護的雙重需求驅動,也是目前國內外政策法規的必然要求.。國內市場規模將快速發展,三年后技術服務營收有望觸達100-200億人民幣的空間,甚至將撬動千億級的數據平臺運營收入空間。
不過,隱私計算想要達到百億級的市場規模,突破商業化的規模瓶頸,需克服四個難點。報告表示,第一,技術和解決方案還不夠完全成熟;第二,技術的安全性有待提高,缺乏可靠的技術標準認定;第三,市場需求尚未充分展現,缺乏明確的拉動性政策和標桿性示范項目;第四,較難搭建產業推廣的多方協同合作模式。
“隱私計算市場未來可能形成若干家主流技術框架‘寡頭競爭’的局面,其中開源框架有突出的競爭力。”報告表示,因為區塊鏈與隱私計算是互補的技術體系,具備區塊鏈能力也將有助于隱私計算技術服務商脫額而出。
記者注意到,目前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結合,使原始數據在無需歸集與共享的情況下,可實現多節點間的協同計算和數據隱私保護。在歐科云鏈“星途計劃”框架下的首場區塊鏈沙龍活動現場,歐科云鏈集團副總裁張超表示,狹義的來看,隱私計算技術專注在計算上,區塊鏈則專注存儲上,兩項技術可以互補,而從整套的解決方案視角來看,目前有融入了區塊鏈數據存儲格式的的隱私計算方案,也有以某些隱私計算場景作為應用的區塊鏈實驗項目,兩者相互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無論是BAT等大廠,或是初創型科技企業,都在紛紛接連入局隱私計算。螞蟻金服、騰訊云、百度推出了各自的產品,阿里巴巴、微眾銀行、京東等企業也在各自的技術領域形成一定優勢。此外,華控清交、富數科技、矩陣元、數牘科技、锘崴科技、光之樹科技、零知識科技等一批專注于隱私計算產品化的初創企業也不斷涌現。諸多區塊鏈企業、數據安全企業、金融風控企業、電信企業等也紛紛擁抱隱私計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