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央行開始了在成都的數字人民幣試點,這是既北京、深圳、江蘇后國內第四個試點城市。
從2014年開始,已經布局7年的數字人民幣,這次終于要來了嗎?
01 紙質鈔票的網絡復刻版?數字人民幣到底是什么
數字人民幣又稱DC/EP,是一款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但尚未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即”數字貨幣電子支付”( 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
不同于市面上現存的移動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把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電子化,而是將其作為與紙質貨幣有同等流通價值的替代品直接發行的。
具體而言,將紙質貨幣存入銀行或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平臺,相當于將現金委托給第三方支付機構,會產生相應的利息。而數字人民幣則是真正攥在用戶手中的貨幣,因為不需要經過第三方機構,所以也不會產生相應的利息。
數字人民幣也不同于比特幣等不具有法律認定價值的虛擬貨幣,而是與現實貨幣等值的具有國家信用背書的法定貨幣。
在應用場景上,數字人民幣與現金并沒有實質性差別,同樣擁有合法、不能拒收、可以匿名使用的幾大顯著特點。同時依托于現存的信息技術,數字人民幣可以實現線上支付軟件目前并不具有的離線支付能力。
02.布局下一個十年,數字人民幣意味著什么
現有的移動支付體系不是已經很完備了嗎?我們為什么要推行數字人民幣?
央行推行數字人民幣,其實并不是為了瓜分微信、支付寶等互聯網巨頭的市場蛋糕。相反,發行數字人民幣是站在國家支付安全和經濟地位的宏觀角度出發作出的戰略性選擇。
其實不僅是國內的央行,包括facebook在內的海外社交媒體巨頭也同樣在加快數字貨幣的研發和全球推廣過程。
而在數字貨幣的交易過程中,用戶的交易和轉賬信息都將被貨幣的發行國家所掌握,一旦這一核心交易體系遭遇他國的貨幣入侵,將會給本國國民的信息和隱私安全造成巨大的隱患。推行數字人民幣,可以說即是積極的防御戰,也是主動的進攻戰。
更重要的一點是,數字人民幣的發行,一定程度上可能摧毀現存的美元霸權,繞開當下以美國主導國際貨幣結算體系。談及美元霸權,就不得不談他背后的SWIFT(既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
SWIFT是一個國際銀行間非盈利性的國際合作組織。簡單來講,SWIFT一直承擔著國際貿易中溝通各個國家間金融機構的中間商工作,經過SWIFT,各個國家間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可以實現跨越國家和幣種的實時交易,而美國在早些年間,依托美元自身的優勢地位和全球儲備量,在這個機構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逐漸使得SWIFT成為美國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制造的重要武器。
而數字人民幣作為一種支持離線存取的數字貨幣,保證了全球流通的便利性和時效性,又能繞過SWIFT這個“中心處理器”。
舉個例子說明:如果說美國主導的SWIFT是一個覆蓋全球的Wi-Fi網絡,在提供交易便利的同時抽取各個國家的數據隱私,那央行的數字人民幣就像一個隨取隨用的便攜式U盤,輕輕“碰一碰”就能不通過第三方機構完成跨國間的貿易交流。真正的實現“繞開美元霸權”的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