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利用體驗數字人民幣為誘餌,實施詐騙
去年,數字人民幣開始在全國多個試點推廣,引發了市民和行業的高度關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體驗數字人民幣為誘餌,實施詐騙。為此,柳州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的網警小編整理了一些相關案例,希望市民朋友們能通過案例提高自己的反詐意識。
案例一:市民小李到當地中國銀某行支行咨詢央行數字貨幣(DCEP)測試相關問題。聲稱央行數字貨幣測試是其好友向其推薦的,并稱央行將在雄安、蘇州、深圳、成都四個城市進行數字貨幣測試,現在邀請其參加在雄安某公司的測試,但須先繳納一定的測試資金,待測試完成后將向其返還雙倍費用。鑒于兩會期間,不允許公開測試,只能先繳納前期測試資金。隨后,客戶出示了其好友發來的央行測試DECP的相關通知。幸好該行員工判定客戶疑似遇到冒用人民銀行名義發行或推廣法定數字貨幣實施詐騙的風險事件。經過員工對其耐心勸說后,主動取消業務辦理,成功避免經濟損失。
案例二:近日,市民符先生看到一條數字人民幣試點發行預約信息登記活動,沒有多想便參加了。第二天,符先生手機就收到一條“數字人民幣預約成功”確認短信,還附帶了一個網址鏈接,符先生并沒有多想就點開了網址。進入網站后,符先生按照提示信息,填寫了自己的銀行卡號、余額、密碼、身份信息、手機號等個人信息。隨后,系統提示卡內需要有余額一萬元才可以體驗數字人民幣,當時信以為真的符先生,便將10000元人民幣轉入登記的銀行卡內。最終,符先生被騙1萬人民幣。
案例三:近期,移動支付網了解到某些社群的內部聊天信息涉及到“數字人民幣”“e-CNY”“DCEP”等關鍵字眼,并在群內招收推廣人員。其通過混淆真實的數字人民幣信息,并將其嫁接到自身推廣的“央行國際數字錢包PLUS”上,宣傳其即將上線并將與數字人民幣綁定,并向個人、個企私企進行推廣服務獲取收益。其內部分享的DCEP學習課件,很多內容都非常專業、正確,讓人們誤以為這是官方的宣傳渠道,而且群里還會分享一些真實的“數字人民幣”資料圖和內測現場,編造和杜撰新聞稿,甚至召開線下會議進行推廣。眾多信息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但實際上千變萬變,僅僅是為了拉人頭以傳銷的形式,籠絡資金然后跑路。
網警提示:
(一)數字人民幣處于試點階段,除數字人民幣官方活動中簽通知的鏈接外,不要相信和下載安裝其它來源的所謂的“數字人民幣App”。
(二)數字人民幣不會在數字人民幣App及銀行App之外要求您提供注冊賬號、密碼、支付密碼等認證信息。
(三)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與紙鈔和硬幣等價。無論何時何地,提到用數字人民幣獲利、返現、參與“數字人民幣交易所”交易均為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