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面臨危險以及如何減輕威脅
人們周圍的生活已經改變了。現在處在一個數字化的空間里,人們周圍的一切都是智能的,甚至連人們戴的手表都是智能的。智能設備的出現改善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商業運作。物聯網通過互聯網連接和控制設備,在這一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現代世界的許多功能都依賴物聯網來處理和監控實時數據,以提高效率和靈活性。根據IoTAnalytics的預測,到2025年,IoT連接將超過300億個,在5G等新技術標準的推動下,人均擁有近4個IoT設備。
物聯網具有廣泛的可接受性,但這項技術帶來了某些安全問題。考慮到所連接設備的異構性,保護物聯網設備可能會很復雜。流感大流行帶來的遠程工作場景,使物聯網系統網絡安全漏洞的風險升級。
《諾基亞威脅情報報告2020》發現,物聯網設備占受感染設備的37.72%,物聯網設備在整體細分中所占份額增加了100%。
不安全的物聯網威脅
物聯網設備通過互聯網連接,因此容易受到攻擊。物聯網設備的廣泛連通性和可訪問性構成了威脅,因為它們可能會損害隱私和敏感數據。黑客通常針對薄弱的物聯網系統進行勒索軟件和DDoS等惡意軟件攻擊。物聯網系統基于網絡的接口提供數據,因為它們可以很容易地訪問。
智能家居中不安全的物聯網設備將幫助壞人掌握個人信息并進入你的家。組織應提高對物聯網設備及其安全性的認識,因為它們可能接受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數據泄露。物聯網設備也成為復雜網絡攻擊的受害者,如零日攻擊,可能對組織造成危險的影響。物聯網系統中的大型互聯網絡會創建易受攻擊的端點,黑客會發起網絡攻擊,堵塞網站并獲取必要的數據。最近,由于人工智能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處理大型數據集,攻擊者已經開始利用高級人工智能工具排出敏感信息,甚至進行網絡攻擊。
利用Deepfakes攻擊物聯網系統也通過暴力攻擊、欺騙生物特征等方式猖獗。由于OT系統在更新和安全補丁方面不太成熟,IT部門和OT部門的日益整合使漏洞升級。
這些專門的物聯網攻擊威脅到物聯網設備的存在和使用,而物聯網設備是許多組織流程和現實生活場景的血液和骨骼。解決這些安全問題對于確保更安全的數據保護和數字轉換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克服威脅
物聯網安全應該不斷發展,以適應區塊鏈等技術,以確保更好地防范黑客。戰勝這些挑戰可能并不容易,但只要采取正確的安全措施,肯定是可以實現的。
- 應在所有國家出臺更多新政策,如《2020年物聯網網絡安全改進法案》,以確保安全合規性。該法案針對聯邦機構,要求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制定物聯網設備使用標準和指南。它幫助聯邦機構以最小的延遲對安全漏洞采取行動。
- 物聯網設備的網絡分割可以阻止黑客訪問數據。根據物聯網端點的連接要求拆分內部網絡可以限制攻擊者的區域,從而將風險降至最低。安裝防火墻等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也將有助于提高網絡安全。
- 公鑰基礎設施(PKI)是保護物聯網設備的領先解決方案。PKI通過身份認證、數據加密和靈活的安全措施提供數據完整性驗證。組織可以根據獨特的網絡安全目標定制和修改PKI系統,以確保更好的方法檢測未經授權的訪問和威脅。
- 通過分析數據集和檢測異常,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可以有效地解決物聯網設備的安全問題。應采用人工智能和基于機器學習的入侵檢測系統(IDS)來監控物聯網并收集數據。此外,ML和AI系統可以分析這些數據集,以提供有關安全漏洞的見解。預測性分析可以用來檢查數據歷史,根據數據發現異常,并預測威脅和違規。
其他安全措施,如多因素認證、建立監控系統、改進軟件基礎設施、定期軟件更新和數據備份,可以遏制物聯網設備和網絡中的網絡安全漏洞。物聯網設備的安全不能退居二線,因此,制造商、組織和網絡提供商應共同努力,確保更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