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7年之癢,從懵懂到迷茫,不知道大家還好嗎
作為一個近7年的程序員來說,想說自己的能力多么牛X,那可真是有點兒自不量力。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當一個人學得東西越多越迷茫,越不知從何下手。
一般一個程序員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懵懂
帶著不知前途為何物的書生,一頭選了一個計算機相關的專業,聽著老師講大談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的由來,它是如何由幾十個人共同操作才能使他工作的;聽著老師講計算機組成原理,知道計算機是由存儲為中心的,直到現在還是似懂非懂;聽著老師講數據結構,如何尋找各種最優算法,如何眾多的路徑中找尋一條最短路徑。
每一節課,都聽得我熱血沸騰,工作時卻大多都用不上……

2.入門
帶著工作的壓力,領導的嘲弄,同事的鄙視,開始了第一份工作,所有的東西在你看來都那么的難,跟著同事去機房中,看著他熟練的用tail -f 查看著飛一般的日志從眼前略過,自己一行也沒看到,同事就說知道了,原來是這里出問題了,不知道按了什么鍵,就關閉了日志運行窗口,心中大呼好神奇。
從最小的一個功能,開發了一兩個月,才算是勉強上線,帶著忐忑的心祈禱著不要出事……

3.笨鳥
漸漸的你也可以一個人開發出一個又一個的需求,總算是可以像那么回事兒了,卻發現稍微難一點兒的東西,自己都要折騰好幾天。好不容易學了一個IF2框架,卻發現外面的工作都不用它,一年時間白費了,然后又開始學SSM,Spring MVC等到剛剛看了幾個注解,學了個工作流,數據引擎,會了個F5,apache負載均衡,感覺自己牛X哄哄了。
帶著自認為高超的技術出來面試,卻發學你不會一點兒Spring boot,微服務的知識都找不到工作。

4.迷茫
工作了好幾年,也知道了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開始思考各種框架的演進,從Spring MVC->Spring boog->Spring Cloud,從單機到集群;從單數據庫到讀寫分離,到分庫分表;從數據庫緩存到程序緩存,從單機redis到多redis;從冷部署到熱部署,到灰度發布,熱配置;掌握了一丟丟的Spring全家桶,卻發現DDD領域驅動模型,K8S,云原生又來了;后來又發現程序員最好還要有點大數據知識。
寫到這里我真想罵娘了,還有沒有天理啊,工作以外,我幾乎都在學習了,可還有那么多東西需要學!年齡一天天的增長,馬上就支撐不起自己的才華了,該怎么辦?
來自一個底層程序員的探討,后續將知識點兒總結,學習路線歸劃一 一道來,道友們別走開,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