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測試用例怎么寫?為什么寫測試用例?
前端測試用例怎么寫?為什么寫測試用例?測試用例為了特定的目的證明軟件存在某問題而設計的一組由測試輸入、執行條件、預期結果構成的文檔。指導如何做測試的文檔,該文檔主要記錄需要驗證被測軟件的是否滿足需求。
測試用例指導我們怎么去做測試的文檔。在文檔中提前指明功能點是什么,怎么去測這個功能點的步驟,輸入的一些測試數據都寫到里面去,包括希望的結果。
若有時間能把所有的情況都試一下肯定不會存在漏測的情況。但問題是時間真的不允許,尤其現在都在走敏捷的路子,大家恨不得一天上一個新功能所以說能留給測試的時間真的很少。怎樣既能覆蓋到所有的測試場景,測試的執行數量又能控制在一個比較合適的數字,這個就是設計測試用例的過程。
測試用例的編寫方法:劃分功能模塊--正向功能驗證:正常操作功能是否實現--單個功能項驗證:正向+異常--功能之間交互驗證:模塊之間的數據傳遞--隱形需求:熟悉業務。有了常規的思考和經驗積累還需要理論的支撐。測試用例是通過人去思考設計,這個過程不可避免有疏漏。思考設計用例考慮兩方面:
1、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測試理論中很關鍵一塊就是將需求拆分為具體的測試點,然后根據用例設計方法進行具體的設計,其中拆分需求的關鍵是熟悉需求,將文檔中已有的描述內容,按照用戶使用場景、個人測試經驗的積累(如果有的話)、把大段的內容拆分成能夠直接用用例設計方法的測試點,這樣就直接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文字描述轉化為Excel的測試用例,在這個過程通俗理解就是拆分細化的過程,直到可以直接寫用例驗證一個具體的功能點即可。
設計用例方法有:觀察法、等價類、邊界值、判定表、因果圖、流程圖、場景法、錯誤推測法等。
2、測試設計思路
若按照需求將已有的描述信息都已經拆分完畢了,是不是就可以確保測試沒有問題了呢?其實不然,在上述基礎上如果還需要再拓展全面測試,還需要借助于軟件質量模型的特性,從這些特性出發,給予測試用例設計者更多的思考空間。這樣的設計就更加的全面可靠。
常見軟件質量模型特性說明:功能性:功能有沒有,好不好用;性能效率:對應系統的資源耗費程度及響應時間;易用性:容易理解、學習、使用;兼容性:能夠兼容不同的軟硬件平臺;可靠性:不易出問題,萬一出問題容易恢復;安全性:對于用戶的安全保障(外在的人生安全、內在的信息安全等);可移植性:能否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無故障運行;可維護性:對于后期的修復維護是否方便快捷。
寫測試用例重要的作用避免“甩鍋和背鍋”的情況發生,技術上將需求轉化為具體可驗證的指標,以文檔的形式記錄軟件可能存在的問題,防止測試過程的活動出現遺漏,提高工作效率,測試工作量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