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美金的天價5G頻譜,誰來買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物聯傳媒」,作者銀匠。轉載本文請聯系物聯傳媒公眾號。
近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公布了適用于5G網絡建設的3.7-3.98GHz頻譜的拍賣結果。
據悉,本次拍賣共有21家競拍者獲得了3.7-3.98GHz頻譜的5684張牌照,通過拍賣獲得了811.14億美元的資金。
具體來說,在3.7-3.98GHz頻譜的競拍中,Verizon、AT&T和T-Mobile,投入的資金超過780億美元,獲得了其中的5274張牌照,花費最多,也獲得了大部分的頻譜牌照。
Verizon是最大的贏家,在競拍中花費454.55億美元,獲得了3511張牌照,也就是獲得了全部牌照的61.7%。
另外兩家電信運營商中,AT&T花費234.07億美元,獲得1621張牌照;T-Mobile花費93.36億美元,獲得了142張牌照。
而此前,美國最貴的頻譜拍賣來源4G的頻譜拍賣,2015年用于4G網絡的中段頻譜取得了449億美元的拍賣價格。
也就是說,本次5G中頻段的拍賣將頻譜的價格翻了將近一倍。事實上,這幾個美國運營商要花費的價格不僅僅這些。
除了競拍頻譜資源的花費,獲得3.7-4 GHz頻譜的公司,還需要花費至少130億美元,為已經在使用這一部分頻譜資源的衛星運營商更改設備。
而這僅僅只是5G中頻段的拍賣價格。
大約在1年前,美國5G毫米波的拍賣也已完成,24GHz、28GHz、37GHz、39GHz、47GHz這幾個毫米波頻段總計拍賣所得為102.58億美元。
也就說,美國僅僅頻譜資源的投入金額已經是千億美元級別了。
當然,不僅在美國,5G頻譜資源在哪里都是“硬通貨”。
全球5G頻譜分配(部分國家)
全球5G頻譜分配(部分國家) |
|||
國家 |
時間 |
頻譜 |
拍賣/分配情況 |
英國 |
2018年4月 |
3410MHz-3480MHz 3500MHz-3580MHz |
沃達豐、O2、EE共投入超過13.5億英鎊 沃達豐以超3.78億英鎊獲得了50MHz的3.4G頻段頻譜; O2以超3.17億英鎊獲得40MHz的3.4GHz頻段頻譜; 3以1.5億英鎊獲得了20MHz的3.4GHz頻段頻譜 |
韓國 |
2018年6月 |
中頻:3.42-3.7GHz 高頻:26.5-28.9GHz |
SK電訊以71億獲得3.6-3.7GHz頻段,12億獲得28.1-28.9GHz頻段; KT以56億元 LG U+以47億元獲得3.42-3.5GHz頻段,12億元獲得27.3-28.1GHz頻段 |
西班牙 |
2018年7月 |
中頻:3.6-3.8GHz |
沃達豐以1.98億歐元獲得90MHz頻譜; 西班牙電信以1.07億歐元獲得50MHz頻譜; Orange以1.32億歐元獲得60MHz頻譜 |
墨西哥 |
2018年8月 |
中頻:2.5-2.69GHz |
AT&T以7588萬美元獲得80MHz的2.5GHz頻段頻譜; 西班牙電信以3794萬美元獲得40MHz頻譜 |
意大利 |
2018年9月 |
中低頻:694MHz-790MHz、3.6GHz-3.8GHz; 高頻:26.5-27.5GHz |
TIM以24億歐元獲得80MHz的3.7GHz頻段頻譜、200MHz的26GHz頻段頻譜和20MHz的700MHz頻段頻譜; 沃達豐以24億歐元獲得了與TIM在同一頻段同樣份額的頻譜; Iliad Italia 以12億歐元獲得200MHz的26GHz頻段頻譜、20MHz的2.7GHz頻段頻譜與10MHz的700MHz頻段頻譜; Wind Tre以5.17億歐元獲得了20MHz的3.7GHz頻段頻譜與200MHz的25GHz頻段頻譜 |
日本 |
2018-2019 |
3700MHz、4500MHz(6GHz以下頻段最高500MHz)和28GHz(最大2GHz帶寬) |
日本MTC已經宣布官方5G頻段,尚未分配;目前日本的運營商都在實驗各種頻譜,包括3700MHz、4500MHz、28GHz、70GHz等 |
中國 |
2018年12月 |
中頻:2.6GHz、3.5GHz、4.9-5.0GHz |
中國移動:2515~2615MHz(100MHz, 4800-4900MHz(100MHz) |
中國電信: 3.5GHz頻段(3400MHz-3500MHz) |
|||
中國聯通: 3.5GHz頻段(3500MHz-3600MHz) |
|||
中國廣電: 4.9GHz頻段(4900MHz-5000MHz) |
|||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廣電共同使用:3.3GHz頻段(3300MHz-3400MHz) |
物聯傳媒整理
這里也可以看出,每個國家的頻譜拍賣的價格差異很大,這也很好理解,因為市場決定價格。
頻譜的價格會綜合評估該地區的人口總量,經濟體量,社會信息化程度等因素。
可以形象的將頻譜拍賣比喻為房地產開發商的拿地行為,民眾的收入越高,消費能力越強,就能賣出更好的價格。
頻譜資源為何這么貴?
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頻譜為何能這么貴?答案就是它的稀缺性。
在數字化的世界里,通信傳輸技術就是一條傳輸數據的生命線,更形象一點的比喻,可以把頻譜資源比喻為一條大馬路。
如果沒有明確合理的交通規則,馬路上就會車禍不斷,交通系統也會癱瘓,對于數據傳輸也是如此。
所以,為了讓數據更好的傳輸,需要對頻譜資源進行嚴格的規劃,在我國,除了開放了一些少量免費頻段以及部分民用領域專有頻段之外,絕大多數頻譜資源都有自己歸屬。
所以,在有限的資源里面獲得了哪怕一小段頻譜資源,就意味著可以獲得這個業務的準入證。
舉個例子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電信和郵政業務都還是由中國郵政并營,直到后期,電信業務才被拆分出來由如今的中國電信經營。而如今的大佬——中國移動,是從中國電信中拆分出來的,主要是經營移動通信業務。
在那時,移動通信還是屬于一個新興業務,而中國移動就這樣拿到了移動通信牌照,中國電信保留了固定電話和固定寬帶網絡的經營牌照。
按理說,中國移動只是中國電信分離出來的一個小弟,加上當時移動通信業務遠遠比不上固話業務,中國移動是絕對比不過大哥中國電信的。
但時代一直在發展,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進入移動通信時代,移動通信業務暴漲,移動趁著這波東風,最后賺的盤滿缽滿,一躍成為了中國移動通信領域的霸主。
而這個時期的中國電信,苦于沒有移動通信經營牌照,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弟弟玩著“游戲”數著錢,自己卻連“入場券”都沒有。
直到3G時代,已經懂得“游戲規則”的中國電信終于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入場券”,開始在移動通信領域愉快地玩耍。
只不過,中國電信到底還是晚了一個時代,一直在追趕……
看完這個故事,大家應該已經能理解外國運營商為了拿到5G牌照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現象了。
5G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是天價頻譜的推手
除了稀缺性之外,還要看這個市場大不大。
而關于5G市場的潛力,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信息:
有的說,5G產業鏈市場體量將會達到萬億美元以上;
有的說,5G為物聯網而生,可以實現數以百億計的連接;
有的說,5G將會深刻改變整個社會的形態…….
撇開這些感性的預判,理性分析,運營商的大手筆投入也是可以理解。
在2015年的時候,美國的4G頻譜就拍賣了449億美元的價格,到現在為止4G給美國各個運營商帶來的豐厚的利潤。
而在5G時代,經濟社會對于無線通信技術的依賴度更高,并且除了人之外,還有數以百億計的IoT設備也會成為5G的潛在消費者。
再加上,通貨膨脹的積累,美國5G頻譜價格翻倍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當然,按照房地產行業的經驗,開發商哪怕以再離譜的價格拿到地價,它都能在房價上收回成本。
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運營商肯定也會想辦法收回成本,這個事情無法避免,除非你能離開網絡。
寫在最后
說到最后,就不得不提中國的5G頻譜,不同于國外的5G頻譜資源需要運營商砸下重金才能獲得,中國運營商的頻譜資源就全靠國家分配。
所以,相較于國外運營商而言,中國的運營商們天然的節省了一大筆5G投入的成本。
相應的,國內運營商對于網絡的建設也會考慮到政治任務,比如,要在一些人口比較稀少的地區覆蓋網絡,降低5G網絡資費等等。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5G的普及速度,將會是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