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UbiComp普適計算?它與IoT物聯網有哪些聯系與區別?
普適計算,UbiComp,英語是Ubiquitous computing,或pervasive computing,中文又稱為「普及計算」「泛在計算」「遍布式計算」或「普存計算」。據了解,一般學術界把「普適計算」對應為Pervasive Computing,而工業界則對應為Ubiquitous Computing,也即UbiComp。
「普適計算」本身是一個軟件工程和計算機科學中的概念,也是一個強調和環境融為一體的計算概念,這個概念中的「計算」,可以隨時隨地執行,以至于「計算機」本身不再是「計算」的必要基礎。
與傳統的桌面計算相比,「普適計算」可以在任何時間,使用任何設備,在任何地點,以任何格式進行,這大大拓寬了「計算」這個概念的局限。
在「普適計算」的框架下,用戶進行的人機交互過程中,「計算機」可以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存在,例如微波爐、咖啡壺、冰箱、平板電腦等,甚至,它還可以是一副眼鏡。「普適計算」涉及大量基礎技術并構建于它們之上,包括互聯網、高級中間件、操作系統、傳感器、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新I/O(NEW I/O)和用戶界面、網絡、移動協議以及新資料等。
也因此,「普適計算」涉及的研究范圍很廣,包括分布式計算、移動計算、AI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統、感知網絡以及信息融合等多方面技術的融合。
與IoT物聯網的聯系與區別
「普適計算」的實現依賴于IoT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構建,IoT物聯網通過如傳感器,電子標簽等在內的各種感知設備來獲取環境信息,并通過通信模塊實現信息的傳遞;而「普適計算」則是通過通信模塊主動發現可以通信的設備,再通過主動交換信息,從而實現信息的獲取和共享。
相較而言,「普適計算」更強調設備與設備之間通信的主動性,而IoT物聯網則更強調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二者是對同一系統不同層次的重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