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將探索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監督虛假訴訟
虛假訴訟不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更嚴重破壞社會誠信,損害司法公平、公正和公信。2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廳廳長馮小光做客“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開啟人民檢察事業新征程”最高檢廳長網絡訪談時表示,2020年,檢察機關深化虛假訴訟專項監督、辦理虛假訴訟案件有較大幅度增長,下一步,將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監督虛假訴訟,提升辦案質效。
2019年5月22日,最高檢召開“打擊虛假訴訟,共筑司法誠信”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五件虛假訴訟監督指導性案例,擴大了檢察機關民事虛假訴訟監督工作的社會影響力。為切實加強對各級法院民事虛假訴訟的監督,2020年7月,最高檢向最高法發出“五號檢察建議”。
“將持續跟蹤督促,強化溝通協作,抓好‘五號檢察建議’的落實,用好最高檢部署的民事案件虛假訴訟智慧監督系統,提升運用科技手段發現線索的能力。”馮小光表示,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與法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部門的溝通,建立虛假訴訟案件線索移送、聯合查辦、結果反饋等合作機制,加大對虛假訴訟的懲治力度,維護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訴訟環境。
2020年7月,最高法、最高檢會簽了《關于建立全國執行與法律監督工作平臺 進一步完善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兩高’正會同公安部、司法部編制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業務協同信息化系列標準,規范案件信息跨部門流轉和業務協同,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監督虛假訴訟,提升辦案質效。”馮小光說。
據介紹,各地檢察機關也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探索,推動虛假訴訟監督工作向縱深發展。浙江省人民檢察院與破產管理協會聯合出臺《關于建立破產債權申報中虛假訴訟線索移送處置工作機制的會議紀要》,加強破產債權申報中虛假訴訟監督;福建省人民檢察院也向福建省人社部門發出防范虛假勞動仲裁檢察建議,促成人設部門制定防范機制堵塞漏洞;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則注重運用江蘇省高級法院“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案件線索。
“對損害民營企業利益的違法拍賣、超標的執行、消極執行、錯誤分配財產、違法處置被執行財產等違法行為加大監督力度。”馮小光同時表示,檢察機關將民事執行監督"加碼",劍指違法拍賣等不當行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大多數中小微民營經濟企業因資金實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低,特別是一些外貿依賴性企業,受到的沖擊更為嚴重。為民營經濟著力營造法治營商環境,首先要做到平等保護。馮小光指出,要實現國家、集體、私人以及其他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平等保護,在民事檢察工作中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平等原則的內涵和要求,在監督履職中對包括國家、集體在內的各類民事主體一視同仁,不能基于身份不同而搞差別對待。
企業因不當執行陷入生產困境,怎么辦?針對此類執行亂象,馮小光表示,接下來,將加強涉企業民事執行監督,防止企業因不當執行陷入生產困境。對損害民營企業利益的違法拍賣、超標的執行、消極執行、錯誤分配財產、違法處置被執行財產等違法行為加大監督力度。
“敦促法院提高審判和執行效率,防止因訴訟拖延影響企業生產經營。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監督法院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依法嚴格區分違法所得、其他涉案財產與合法財產,嚴格區分企業法人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嚴格區分涉案人員個人財產與家庭成員財產。”馮小光說。
在當下的涉疫情糾紛中,情勢變更和不可抗力是經常被引用的抗辯理由。對此,馮小光表示,在辦理相關合同糾紛案件時,要綜合考慮疫情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案件的影響,精準適用情勢變更和不可抗力條款,最大限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減輕疫情對企業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下一步,最高檢第六檢察廳將指導各級各地民事檢察部門,通過民事監督和執行監督不斷加大民營經濟司法保護力度,把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作為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幫促民營企業恢復良性運行,提振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