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的2020:挑戰雖常在,機遇亦并存
在共抗疫情的主旋律中,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給全球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損失。學校停課、工廠停產、企業停工一時成為常態。也正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大規模爆發,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進程得以飛速提升。數字化轉型、新基建已然成為疫情時代的救命稻草。
即便如此,2020年的網絡安全圈也是熱鬧非凡,尤其隨著遠程辦公、線上協作等新型辦公方式的開展,大家對于數字化的依賴程度直線上升,用戶對于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應用出現爆發增長,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攻擊節點,各種網絡攻擊、木馬病毒以及數據泄露事件屢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網絡安全市場的2020:
居家辦公成常態 企業面臨全新安全威脅
由于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企業在2020年選擇了居家辦公的方式來保證業務的正常運轉,但居家辦公的方式在給企業員工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安全隱患。
有報告顯示,2020全球有超過72%的人在遠程工作,其中有58%的用戶遭遇了數據泄露;33%受到基礎設施中斷的打擊,以及有29%的人經受過勒索軟件的攻擊。此外,DTEX Systems公布的報告也顯示,有超過七成的組織對遠程辦公的安全性表示擔憂,由此可見,居家辦公已經給企業用戶帶來了一定的安全威脅,如不加以重視,勢必會帶來越來越多的安全隱患!
勒索軟件熱度不減 如何防范成重點
勒索軟件的熱度這些年來好像一直都在,從2017年WannaCry的全球爆發開始,企業對于勒索軟件的防范意識有了明顯增強,給各式各樣的防范措施、解決方案滿天飛,但即便如此,勒索軟件依舊是屢禁不止。
以最近發生在富士康公司的勒索軟件攻擊事件為例,電子產品制造公司富士康在墨西哥的一家生產設施在2020年11月遭到了DoppelPaymer勒索軟件的攻擊,勒索軟件團伙聲稱對1200臺左右的服務器進行了加密,并對100GB的未加密文件進行了竊取,刪除了20~30TB的備份內容,該生產設施的官網也一度處于癱瘓狀態,攻擊者更是獅子大開口,直接索要1804.0955個比特幣(當時約合人民幣2.3億元左右)作為贖金。
諸如此類的勒索軟件攻擊事件在2020年不在少數,企業對于勒索軟件的重視程度也確實在一步步增加,但隨著勒索軟件攻擊技術的提升,企業的防范措施還應進一步加強!
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進一步健全
近年來,我國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健全層面下足了功夫,從網絡安全法、等保2.0的相繼頒布實施就可見一斑。而在2020年,我國網絡安全市場在法律法規層面有了更進一步的進展:
2020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正式實施;《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也正式被納入2020年立法計劃。2020年6月1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12部門聯合制定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正式實施;除此之外,《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也均在加緊制定;正所謂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相信通過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能夠為網絡安全市場的蓬勃發展創建更好的環境和機遇。
網絡安全市場整體利好 產業資本化進程顯著加快
出于國家和企業對于網絡安全的重視,我國網絡安全市場近年來持續利好發展,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或多或少造成一定損失,但反觀網絡安全廠商,各種融資拿到手軟。根據《2020網絡安全投融資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收錄的232起融資并購額度相對較大的事件中,包括中國融資事件77起,額度高達22.912億美元,云安全、應用安全、身份安全、檢測與響應、數據安全、安全服務、工業安全和業務安全等領域一度成為投融資熱門。
在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CCIA)發布的《中國網絡安全產業分析報告(2020年)》中也顯示,在過去十年間,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資本化進程顯著加快。2010年只有2家上市公司,到2020年已有20家網絡安全上市公司,產業總體市值也從不足百億元到現在已經突破五千億元大關。由此可見,網絡安全所潛藏的巨大市場正在被不斷挖掘。
寫在最后
2021年春節的鐘聲越來越近,2020年真的要和大家說再見了,這一年里我們同抗疫情,共克時艱,和新冠疫情進行了一年的全力抗爭。而對于網絡安全領域來講,2020同樣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們在面臨新的安全挑戰的同時,也同樣看到了大家在網絡安全領域的付出和努力。國民網絡安全意識不斷增強,網絡安全法律條文不斷趨于完善,此外為了應對屢禁不止的安全挑戰,發掘更大的市場潛力,各網絡安全企業紛紛摩拳擦掌,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也在不斷迸發涌現。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網絡安全的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