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物聯網的安全防護?
物聯網帶來海量連接、海量數據、海量設備以及海量應用,是區別于和傳統安全、互聯網安全的最大不同,也帶來很大的挑戰性。面對如此龐大數量的物聯網設備,如何保障其承載的數據安全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在工信部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中要求的保障物聯網數據安全,強化物聯網數據安全防護的舉措,我們需要如何落實呢?
如何加強物聯網的安全防護?要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安全緊密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惡意軟件檢測,幫助風險評估過程更加客觀、評估結果更加合理。然而,人工智能技術也只是輔助手段,要針對物聯網特點解決行業生態的復雜性、碎片化。物聯網安全防護要充分地借鑒互聯網安全防護,但又不能照搬照抄,更重要的是研究物聯網安全自身的機理安全。
推動建立與網絡安全企業的合作機制。推動物聯網產品生產企業與網絡安全廠商建立合作機制,通過與智能硬件、互聯網服務平臺等產業鏈相關廠商緊密合作,共同解決存在的漏洞。推動建立物聯網設備安全威脅共享平臺和安全事件應急響應機制,一旦發現設備安全風險,通過共享平臺和響應機制的協作,快速對安全威脅進行處置。依托網絡安全企業加強對物聯網設備的安全防護,定期對其監測的物聯網設備進行安全升級和加固,從根源上解決市場中物聯網產品中存在的網絡安全隱患。
跟蹤物聯網攻防技術的發展趨勢,研究建立適合物聯網環境的安全防護機制;加快物聯網感知芯片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攻關,加強數模轉換技術研究,提高芯片采集精準度和使用穩定性,研發能夠滿足市場實際應用需求的高性價比物聯網芯片;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節電、微型物聯網操作系統,豐富操作系統網絡和應用接口,提高操作系統穩定性;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組網和通信傳輸協議,加強協議安全保障,提高物聯網組網的穩健性和通信傳輸效率。
通過設計提高安全性是一個有條不紊的流程,而不是臨時的任務。如果沒有采用這種思維方式,那么每個裝配線上的物聯網設備都需要進行快速修復來解決漏洞或者新發現的安全威脅。這個解決方案成本高昂而且復雜,可能也會無法讓設備變得更加安全,因為即使漏洞被修復,攻擊人員也能夠從結構化的角度開發出一種解決方案。未來物聯網產品的設計需要以網絡安全為根本,并將這些憂慮整合到早期的開發步驟中。
加強物聯網安全學科建設,完善本專科、研究生教育的物聯網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實驗室等建設;培養和挖掘一批既懂物聯網、又懂業務場景、還懂安全保障的專業人才,建立全國的物聯網安全專業人才庫、專家庫,構建萬物智聯全生命周期的物聯網安全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