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IPv6是數字基礎設施的使能技術
在近日舉行的“GNTC 2020全球網絡技術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融合在一起構成數字基礎設施,IPv6是其中的使能技術,IPv6是數字基礎設施的基礎技術。
過去的互聯網是盡力而為,現在的目標是確定性。5G時代我們期待顛覆性技術出現,很多網絡技術的創新都是基于IP的基礎上做的,在IP上面仍然可以做更多創新。
在鄔賀銓看來:IPv6提出本身是為了解決IPv4地址不足問題,而現在我們需要在地址和溯源之外開發更多企業對IPv6的剛需,提升IPv6的應用價值,否則很難帶動企業向IPv6轉換的積極性。
IPv6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地址不足問題,還可以開發更多內容,比如以IPv6+分段路由、網絡切片、隨流檢測、新型組播、應用感知網絡等協議為代表的創新。
鄔賀銓表示:IPv6地址除了定義終端位置和終端身份,實際上還可以用來標識路由器、標識接口、標識業務、標識應用,實現應用感知、路由切片、確定性轉發等等。未來IPv6不僅僅是一個地址,而是要更多的能支撐網絡的性能和網絡的可管理性以及安全。
與此同時,鄔賀銓認為:未來IPv6在確定性的廣域網、網絡安全等方面還有很多需求和挑戰,業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當然這也提供了很好的創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