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管理+提前預警 人工智能提升危貨運輸安全性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表明人工智能已然成為國家戰略的關鍵抓手。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并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宏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從而改變普通人的生產生活方式。
就貨物運送而言,人工智能將推動運輸、配送、倉儲、管理等全面改造。主要有智能感知、自主決策、視頻理解與分析、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借助人工智能將大大降低物流運營成本、及人工勞動強度,推動物流業將服務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目前,我國物流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深入發展、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物流服務范圍不斷向供應鏈兩端延伸。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連接經濟的各個部門并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12月4日,在未來交通大會上,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發布“危貨運輸智控平臺”。該平臺融合阿里云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幅提升超速隱患的發現能力,并通過約1.8萬駕駛員人手一個的“安全碼”,提醒安全駕駛、規范作業。
智控平臺同時推出紅黃藍三色“安全碼”,通過顏色展示駕駛員的安全風險等級。駕駛員需“亮碼上崗”,“掃碼作業”,并在運輸過程中的發車、裝貨、卸貨、回場等環節進行打卡。一旦超速、疲勞駕駛或違反出車規范后,駕駛員的“安全碼”會進行相應扣分,達到一定分值會改變顏色,實現安全隱患的事前預警。
其實,在貨物運輸過程中,能夠實時了解司機駕駛狀況和車輛行駛狀況十分重要。基于AI人工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監管平臺工作人員可以實施監控駕駛員的狀態,并且通過云端和管理后臺同步預警。例如,當系統監控到駕駛員連續打了數次哈欠時,它既會通過聲音或顏色提醒駕駛員,也會將信息傳遞給物流公司的管理客服平臺,由客服人員和司機對話,給出強制性指令。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搭建起信息化數字平臺,但這只完成了數據采集這一步,采集數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作出理性分析和科學決斷。基于此種判斷,智能化建設才是危化品安全管理現代化的未來。
歸結起來,智能化平臺可以讓機器自動實時捕捉數據、自動分析、智能決策,把工作人員不再重復機械、繁雜的數據抄錄和人工解析等工作,而是投入更多精力實現對數據的智能化運用。這一目標的完成,還需要克服技術、監管、平臺等方面的制約性因素。
無論人、貨、車的智能調度,還是立足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開發的智慧物流倉儲、配送等,能夠實現貨物就近入倉、就近配送,提升產業鏈效能。如今,傳化網的各個組成部分,無不與人工智能相輔相成。從行業作業性質看,人工智能在物流行業應用前景可觀,首先得有豐富的場景,其次有大量重復的勞動,再次物流作業的高效離不開數據規劃與決策。而人工智能,恰恰能夠與相應的應用場景進行高效配合與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