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和接觸者追蹤
不管您喜不喜歡,最近幾個月我們對接觸者追蹤的概念越來越熟悉。它是全球抗擊冠狀病毒的關鍵要素,從理論上講,可以使政府和醫療機構能夠迅速追蹤和隔離可能接觸過感染者的個人。
高效的接觸者追蹤計劃似乎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冠狀病毒減緩戰略的基礎,例如,韓國通過嚴格的檢測、追蹤和遏制方法,使其冠狀病毒曲線變平了。
但是物聯網在接觸者追蹤中的作用是什么?
有很多人已經熟悉了用于接觸者追蹤的移動應用程序的原理——使用藍牙技術,可以識別出哪些移動設備在一定時間內彼此靠近。并且,當用戶的冠狀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時,會向靠近該用戶的那些設備發送警報。
在一般公眾中,此方法有很多優點,但是在室內環境(例如工業和商業空間)中,此方法變得有些棘手。工廠、辦公樓、百貨商店、酒店——其中許多都在計劃重新開放,并且需要歡迎數百甚至數千人的光臨。藍牙技術在這些環境中可能不夠精確,無法支持可靠的接觸者追蹤模型。
相反,基于Wi-Fi的聯系人追蹤策略可能更適合。這將涉及在整個辦公場所中部署一個傳感器網絡,然后要求員工將相關應用下載到他們的移動設備上,并在整個建筑內隨身攜帶。此外,可以將電池供電的Wi-Fi設備提供給沒有移動設備的員工。
換句話說,它涉及在環境中部署物聯網網絡。每一個物聯網傳感器都能夠檢測到一個或多個移動設備何時特別靠近它,并可能在該區域過于擁擠時發出警報。這可以提供一種動態的方式管理全天的人群密度和社交距離,同時在某人測試呈陽性的情況下,記錄誰曾經靠近過他。
因此,物聯網和接觸者追蹤之間關系的一個方面是物聯網生態系統的部署,另一個方面是支撐這些生態系統的物聯網設備的設計和制造。
對于開發和制造物聯網設備的企業來說,接觸者追蹤顯然可以提供一個全新的業務領域——但隱私和安全一如既往地至關重要。每個設備都需要清楚地識別和驗證,并且捕獲的數據必須在生成、傳輸和存儲時得到仔細保護。還有一個問題是,如何讓這類應用的用戶意識到正在收集哪些數據,為什么以及如何收集。與以往一樣,需要在數據隱私和安全性方面考慮最嚴格的道德考量,使用戶有權針對其數據做出有意義的選擇,同時還要提供有效的產品。
因此,物聯網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可以在各種環境中啟用有效且強大的接觸者跟蹤機制,并最終幫助人們恢復工作和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