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研:2023年區塊鏈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60億美元
過去幾年中,主流企業都在涉足區塊鏈領域,包括Facebook、三星、埃森哲、IBM、亞馬遜等等,都開始在區塊鏈領域布局,比如“結合了AI和區塊鏈的面部識別服務,支持以數字貨幣的方面進行付款”。
雖然區塊鏈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但蘊含的增長機會表明,區塊鏈將繼續存在且得到發展,據CB Insights預測,到2023年,區塊鏈解決方案方面的支出將超過160億美元,有58個行業潛力無限。
CB Insights認為,區塊鏈技術可能會給以下四個行業帶來巨變。
數字銀行
過去十年,銀行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數字服務和非傳統服務上(如PayPal和CashApp),這意味著,人們與銀行實體之間的互動需求會越少越少。去中心化金融(DeFi),可能成為銀行實現完全數字化的一個催化劑。
企業混合區塊鏈公司XinFin聯合創始人Atul Khekade表示,金融與科技之間的創新交叉,將有望給交易金融機構帶來一場變革。金融科技行業每年的增速高達23%,區塊鏈將讓金融業變得更加高效。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以完全數字化的代幣形式,將資產分配給資產投資者,以增加MSME板塊的流動性。傳統金融機構和政府開始意識到,區塊鏈能帶來諸多好處。
IBIS Brokers創始人Jan Sammut認為:“金融業絕對是區塊鏈采用率最高的一個領域。由于區塊鏈網絡將結算、計算和帳戶單位融合到一個單獨的層中,因此區塊鏈非常適合例如P2P借貸這樣的應用。”
如今,區塊鏈技術已經被應用于國際結算和國際匯款種類,例如在中東,COVID-19大爆發意味著市場對數字服務的需求比以往更高了。如果區塊鏈得到廣泛采用,那么數字銀行將變得更加高效,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服務。在巴西、黎巴嫩和委內瑞拉等很多人都沒有銀行賬戶的國家,尤其如此。
加密貨幣交易所Nominex的首席執行官Pavel Shkitin說,自本世紀初以來,“全球銀行卡特爾”遭受了災難性的打擊,2001年以來已經有500多家銀行破產,數萬億美元被印制出來以挽救即將垂死的美元,2008年那場危機席卷了整個世界。加密貨幣正是誕生于那個時候,是專門為解決銀行破產而設計的。
供應鏈
供應鏈一直是積極擁抱區塊鏈的最大領域之一。區塊鏈經過精心設計,在商品記錄和跟蹤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IBM等大型企業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利用區塊鏈進行貨物追蹤。
法國家樂福(Carrefour)超市也在使用區塊鏈技術,對食品進行從農場到商場的追蹤。在時裝行業,區塊鏈也被用于可持續材料的追蹤。隨著區塊鏈技術被廣泛采用,消費者和生產者能夠對每件商品從源頭到最終目的地進行全程虛擬的追蹤。
Catalyst首席執行官Jack Barrett說:“我們開始看到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供應鏈、房地產業等領域的創新能力,并且終于走出了炒作階段。我個人認為,區塊鏈已經扎根并徹底改革備受繁瑣且高成本流程困擾的傳統金融業。”
健身、MedTech和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技術正在成為引領健康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技術,從追蹤步數、監控心跳到卡路里攝入。而隨著疫情爆發,這一情況也有了新的變化。
▲ 圖:健康與健身統計數據。圖片來源/DELOITTE INSIGHTS。
BeFaster顧問Herbert Sim認為:“過去10年來,健身業發展越來越快。根據預測,僅在美國,到2023年,健身產業的收入規模將超過2000萬。我們可以看到,健身、慢跑、健康飲食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
由于實施了社交疏離政策,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政府已經采取預防措施,開發了相關應用,例如COVIDSafe應用,就是澳大利亞政府開發的、用于追蹤社交隔離情況的應用。但是,RMIT大學區塊鏈研究人員對其數據安全性提出了質疑,因為澳大利亞政府尚未發布該應用的源代碼。
去中心化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網絡公司DxChain的創始人Allan Zhang說:“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技術在存儲和跟蹤數據方面的效率優勢會派上用場。在解除隔離之后,區塊鏈也可以完全融入可穿戴行業,從長遠來看,將為客戶帶來巨大價值。”
資產管理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人工智能、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和區塊鏈技術,將在未來幾年中對資產投資產生的影響最大。目前,資產管理行業規模為74萬億美元。
▲ 圖:資產管理統計。圖片來源/FUNDS EUROPE。
安永公司表示,在疫情之下,“資產管理者需要積極考慮,因COVID-19大流行對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并對其進行評估。”不久前,安永開始踏上區塊鏈以太坊之路,發布了EY OpsChain和EY Blockchain Analyzer。
Yubo Ruan是一位23歲的風險投資家,他自有的基金籌集了6000萬美元。他表示:“最大型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工程應用——包括基礎設施和后端服務器——進行了大量投資。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某些區塊鏈相關技術,例如復合協議,會發現成本結構更為簡單,回報率(~1%)高于國庫券(~0.21%),而且基礎設施是建立在成熟技術之上,對人們免費開放,無需花費任何構建或者維護成本。”
Ruan補充說:“從實用性角度來說,這意味著ETF和抵押支持證券之類的金融產品,可以在區塊鏈平臺上以較低的成本進行整合。此外,基于區塊鏈的資產管理平臺,往往對投資要求的最低余額較低,這對采用區塊鏈是一個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