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泄露每天都在發生,該如何對待呢?
21世界的發展可以說是近百年以來發展最快的階段,隨著技術的發展,網絡的大面積推廣,可以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是離不開網絡的,但是大家似乎忘記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網絡安全,其實網絡安全問題離我們非常近,而且不是空穴來風,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那么我們面對著現如今的大數據時代,應該做什么呢?
其實網絡安全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字眼,就是在我們身邊發生著,在在2019年前六個月,全球范圍內的數據泄露時間就已經發生了多達3813起,可能這個數據看起來并沒有那么恐怖,但是如果分到每天,那么平均每天就是21起,那么按照這樣的發展,這一個泄露的用戶是不是你呢?這個問題沒有人知道。
我們都知道,現在無論我們注冊什么軟件,少則要求驗證手機信息,訪問你的地理位置,查看你的相冊、短信,這樣至少你的地理信息、手機信息等就會被收錄到信息數據庫;多則要求實名認證、同時綁定銀行卡等,還有的軟件需要動態驗證人臉,那么你的個人身份信息都會被錄入。
誠然,法治社會需要加強對網絡的監管,需要預防違法犯罪等活動,實行實名認證是比較好的辦法。
各大互聯網公司也都聲明稱絕不會利用這些個人信息,但小企業就不一定了,有的一但綁定手機就無法注銷。
各大互聯網公司不會主動的去泄露用戶的個人信息。但是,就如此次的微博泄漏事件,被迫的網絡攻擊而造成的信息泄露是難以回避的。
那么個人應當如何做好防護呢?
01減少個人信息的主動泄漏
減少個人信息的主動泄漏就是要在大的網絡環境中盡量避免提供自己的個人隱私信息,例如不要像陌生人或者公開發表自己的家庭住址、手機號碼、年齡、銀行賬號信息等。
還記得前段時間抖音很火的嗮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信息的信息嗎?有的人只顧著跟風拍攝,卻全不知道自己已經將身份證上的信息全部暴露在公眾面前。這難道是怕騙子找個人信息困難,主動提供幫助嗎?你想幫他們,但他們絕對不會同情你的。
02盡量減少不必要信息的被動泄漏
如果一個軟件讓你填身份信息的話能不填寫的就不要去填寫,能可以選擇忽略的就忽略,能不給權限的就拒絕。
如果非要核定隱私信息的話,那么在填寫時一定要仔細閱讀隱私保護條例,看是否規定了該信息只用于身份驗證,是否供于平臺合作的其他企業享用,是否會將該信息轉售。
還有就是一定要選擇正規、可靠的互聯網公司的軟件應用,應用商店中下載量只有幾千或幾萬的就盡量避免填寫隱私信息吧,畢竟大的互聯網公司即使生數據泄漏,也大都能較好地處理。
03如果在某網站發現你的應用信息被售賣,一定要及時和平臺交涉,并要求刪除個人信息。
如果交涉不成功,就要及時立刻報警,請政府保護自己的權益,防止后續利益繼續遭受到侵犯。
通過此次事件也折射出目前網絡安全狀況令人擔憂,一家擁有5億用戶的微博信息卻被竊取,不管是不是隱私信息,但都是確切的損害了我們的權益。在復雜的網絡社會,稍微不留神就可能在網絡上“裸奔”。
因此呢,我們自己也應當樹立良好的網絡安全意識,避免過度泄漏個人隱私,只有認識隱私信息的重要性,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