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機家電供應鏈突遭印度“劫”
當地時間3月22日,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下達“封城”禁令,封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75個行政區(包括首都新德里)。隨著印度的禁令頒布以及眾多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暫停,印度制造業的大型企業同時進入停產狀態。
因75個行政區的“封城”,當地汽車制造商,智能手機制造商,消費電子企業,家電制造企業和很多相關公司已集體關閉直到月底。其中一些企業可以在3月25日之前繼續盤點庫存,但多數則要保持關閉狀態至3月31日,這對關鍵產品的生產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一些我們熟悉的智能手機和家電制造行業,如三星、OPPO、vivo、海爾、TCL、美的等在當地的生產進度,很可能因“封城”禁令遭遇停滯。全球供應鏈的脈動,從這一天起突然“卡”在了印度。
智能手機和家電行業首當其沖
據印度媒體報道,三星、OPPO、vivo等公司已經宣布停止在諾伊達(Greater Noida)工廠的生產和運營。報道表示,上述智能手機企業正在與印度北方邦政府官員溝通,討論“未來的行動方案”。諾伊達位于北方邦,這個新德里附近的“印度制造中心”,大約有80家移動設備制造工廠在生產運營,總就業人數超過50,000人。
目前,三星位于諾伊達的智能手機生產線年產能約為6800萬部;OPPO位于諾伊達卡斯那工廠的產能是每年約5000萬部;vivo在諾伊達新建成的制造工廠計劃年產能也達到3300萬部。
印度蜂窩與電子協會(ICEA)主席莫辛德羅(Pankaj Mohindroo)曾表示,諾伊達(Noida)和大諾伊達(Greater Noida)地區有望成為全球手機和零部件制造樞紐。該協會預估,到2025年印度電子制造業實現1900億美元的產值和10億部手機的產量,至少有30%會在這里完成。
印度馬亨達(Mahindra)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舒克拉表示:“如果在一個極端情況下,例如所有行業的所有工廠都完全關閉一個月,我們估計實際制造業的總增加值(GVA)將在2021財年大幅下降5%。”他強調,這將導致印度制造業在年內損失約310億美元的經濟增加值(EVA)。
“在過去20年里,印度制造業增長只在兩個季度出現過下滑,”舒克拉表示。
除了智能手機制造商,眾多全球知名消費電子企業和家電制造商,包括三星(Samsung)、LG、高德瑞吉(Godrej)、海爾(Haier)、松下(Panasonic)和美的開利空調(Carrier Midea)等品牌,都已經關閉了位于印度浦那、諾伊達、提魯帕蒂等地的工廠,有些關閉到3月25日,有些關閉到月底。
為三星和小米生產電視機產品的代工企業Dixon Technologies目前已關門停產,直到3月31日。該公司高管表示,他們將等待政府部門的建議并評估情況,然后再重新開始生產。
而對國內知名家電品牌海爾、TCL和美的而言,目前的生產禁令影響也很明顯,尤其是剛剛投產的中國家電企業。其中,TCL華星在印度的首個項目,2019年12月底剛在提魯帕蒂TCL產業園(印度安得拉邦)舉行了廠房封頂儀式。這個項目投產后,將向印度本土的手機、電視整機廠商提供液晶模組,工廠原計劃于2020年3月進行設備進場調試,在4月份進行量產。
另外,在2019年12月中旬,美的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蘇巴帕勒的美的科技園,也才完成了部分相關廠房的建設封頂。這些生產線原計劃是在今年4月份開始量產,主要生產冰箱、洗衣機、凈水器、熱水器等電器(年產能均達到50萬臺),以及家用空調(年產能150萬臺)、空調壓縮機(年產能450萬臺)等產品。
除了上述兩家企業,海爾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海爾集團于2007年就在印度浦那設立了第一家工廠,并在2017年11月升級改造成為海爾浦那工業園。工業園內設立的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彩電5大互聯工廠,年產量將達到380萬臺,未來還將拓展洗衣機、空調、熱水器、電視等生產線。另外在2019年3月底,海爾集團的第二個工業園也在印度北方邦諾伊達舉行了奠基儀式。據悉第一期工程將于2020年底投產,第二期工程目前尚沒有確切建設信息。
汽車制造、信息服務業被波及
目前,印度最大的汽車制造商馬魯蒂鈴木(Maruti Suzuki)、印度最大的摩托車制造商Hero MotoCorp和巴賈吉汽車(Bajaj auto)等主要汽車制造商已關閉了古爾岡和浦那的工廠,預計將停產至3月31日。印度最大的拖拉機制造商Mahindra & Mahindra于本周一晚間關閉了孟買工廠,該公司此前已經暫停了那格浦爾產線的生產運營。
而菲亞特(Fiat)和梅塞德斯(Mercedes)等全球汽車制造商,以及現代(Hyundai)、本田(HondaCars)、印度汽車和卡車制造商塔塔汽車(Tata Motors),也都在3月22日宣布停產。
本田摩托車印度公司(Honda Motorcycle & Scooter India)在周日表示,將暫時關閉所有旗下四家工廠,立即生效。本田印度發言人稱:“為了保持業務連續性和支持所有利益相關者,除了那些必須親自參與日常基本運營工作的人員,公司為所有在辦公室工作的員工引入了‘在家辦公’政策。”
眾多制造企業的新建廠房和在建項目陸續關停,還間接影響到了當地的建筑行業。印度房地產開發商協會聯合會(CREDAI)董事長沙阿在近日在接受印度《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印度的建筑業目前幾乎陷入了停滯。該行業雇傭了約850萬人,從事約1.8萬個地產項目。“根據目前的評估,我們認為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的建筑工作。”他補充道。
與此同時,信息服務業也受到了打擊。印度國家軟件與服務業企業協會(NASSCOM)方面表示,禁令將對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產生影響,在接到電信部門的通知后,許多軟件和互聯網公司的員工被告知必須在家辦公。
印度的業務流程外包服務行業顯然沒有預料到會遭遇全面封閉,所以現在的重點不是像往常一樣做生意,而是要支持印度本土和全球客戶的基本服務。這種“在家工作”的過渡目前正在進行,而且需要幾天時間來完成。NASSCOM方面表示:許多外包服務公司都處于轉變階段,但100%的轉型不可能發生,因此我們必須在未來幾天看到封閉命令造成的影響。
在一周前,NASSCOM副主席兼首席運營官就曾公開表示,絕不要低估疫情對印度IT業中長期的間接影響。印度企業需要汲取經驗教訓,并努力提升應對系統性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能力。
沒有補位和替代:只有共患難
“Covid-19的傳播繼續對整個人類構成獨特的威脅,并影響著全球所有的行業,”馬亨達(Mahindra)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舒克拉強調。
“在我們看來,未來政府和行業的工作重點是要確保所有合作伙伴和生態系統的健康,政府關于在部分地區封閉的建議將有助于讓波動變得平緩,這將降低由于病毒的進一步傳播而產生的醫療體系的壓力。”他同時指出,有關部門還會推出一個強有力的業務連續性恢復計劃——以新一代技術為動力應對這種情況,同時確保所有人的安全。
《印度時報》的報道表示,汽車企業生產線的停產預計將影響到3月份客車和兩輪車30% ~40%的產量。這些工廠的關閉還可能對全球零部件行業產生連鎖影響,目前很多供應商被迫在本月底前一直關閉工廠。
在這些景象出現之前,印度相關行業組織是如何看待Covid-19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呢?
在3月3日,當地媒體刊登了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的訪談文章,他當時的表述是這樣的:“在中國經濟受新冠疫情影響之際,印度應大力將其出口產品推向世界,以填補中國出口受阻留下的空白。目前,雖然印度電子產品、藥品、特種化學品和汽車生產受到中國原材料供應短缺負面影響,但工程設備、皮制品、農產品和地毯等品類供應鏈維持完整,可以填補中國廠商缺位留下的市場空白。數據顯示,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間,印度商品出口萎縮1.93%。未來數月,中國廠商短暫缺席將為印度出口企業創造良機。”
這位秘書長還表示,即使疫情好轉使中國出口恢復,印度也應繼續強化產業競爭力,與中國開展市場爭奪,而這需要更明確出口戰略。
我們想說的一句話是,先別想著替代和補位,自救才是硬道理。疫情影響的不是一市、一國、一個大洲……在全球化時代的前提下,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系比我們想象的要更為緊密。整個世界的經濟、人員交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也都因此凸顯。印度如果想要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產生更大的價值,只有先確保自己無恙,再說來日市場之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