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發一個高質量的人工智能心理健康咨詢APP?
生活質量日益上升的同時,人們的心理狀況卻每況愈下。
抑郁癥、反社會型人格等在人群中蠢蠢欲動。
過去十年,人們的心理健康危機日益嚴峻。
與此同時,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科技數字化解決方案給上百萬人帶來了希望,幫助他們改善心理健康狀態,或者至少讓他們保持了平和的心態。
技術公司和科學機構已經開發出有關心理健康的應用軟件,不僅為用戶提供日常的專家診療,同時也輔助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
人工智能的出現恰逢其時。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未來委員會健康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治療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研究結果顯示,借助于人工智能技術,人們可以得到更精準的診斷,藥物開發也能取得更大突破。這一點對于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在美國,心理醫生嚴重短缺,正因如此,人們面臨的心理健康危機才越發嚴重。美國超過60%的縣沒有心理醫生。而對于發展中的世界來說,心理健康治療無疑是特別敏感的話題。因此,就需要特定的方法開發有效的聊天機器人軟件。
解決心理健康問題,APP必須具備以下功能
該項世界經濟論壇的健康研究還指出,在美國,每20名成年患者中就有1人被誤診。因此,基于人工智能的APP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它能提供診斷支持。不少軟件都推出了特色功能以達到y優質的診療效果,比如接受與實現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游戲化,藝術療法,情緒訓練法等。當然,每款軟件都是獨一無二的。
無論如何,要想給患者帶來真正的改變,人工智能心理健康軟件應具備以下功能:
個人管控。對于那些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來說,心理健康軟件能幫助他們監測情緒變化、正確處理壓力。但是確診的患者則需要這個功能來追蹤他們的疾病癥狀和病情變化。該項功能可以對患者的狀態和情感進行監控,并找出觸發患者悲觀情緒的誘因。
互助小組。借助于這項功能,用戶可以在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中分享他們的感受和病情,并獲得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心理醫生會對這些互助小組進行管控,這樣才能讓用戶獲得安心的使用體驗。
分享功能。當用戶想和醫生分享治療狀況時,該項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不僅病患可以長期享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醫生也能遠程掌握病人的狀態,并及時處理緊急情況。此外,當一些用戶需要家人支持時,這一功能的作用也凸顯了出來。
多樣的信息交流方式。這項功能可以讓用戶選擇一種比較舒適的方式和醫生交流,這是因為考慮到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有些用戶會在打電話時感到焦慮。
通知功能。這項功能是為了那些記不住檢測情緒的人而設置的。通過發送通知,軟件會鼓勵用戶檢測好自己的情緒或者放松身心,以保持平和的心態。同時,如果通知讓人感到壓力,用戶也可以自行調整。
醫患匹配。借助于人工智能技術,軟件能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來推薦合適的心理醫生,該項功能可以幫助那些不知道如何選擇醫生的用戶找到最完美的人選。
醫生的儀表盤。該項功能可以對病人和醫生提供咨詢服務。在這里,醫生能夠掌握病人情況,追蹤病情發展,并將信息儲存在一起,這些為醫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更廣泛地說,這類軟件具備的可延展性有利有弊。就像藥物開發一樣,我們也必須通過精確的監控才能保證軟件的安全性和治療方案的效果。
其他需要考慮的方面
安全性。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可能會引發隱私保密問題。獲得病患的私密信息也會帶來全新的風險,特別是這些信息涉及到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的數據之時。開發者從一開始就應該將風險降到最低,比如盡量少地存儲用戶的私密信息,對于分析過的就診記錄要定時清理,并對服務器上的數據進行加密。
測試組。開發者們也要意識到這類人工智能軟件的局限性,比如機器學習會代表整個群體的趨勢。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工智能軟件通過分析用戶講話的內容來診斷精神疾病,那么用一個特定人群的講話樣本對其開發后,軟件就可能會在分析另一個群體樣本時出現錯誤。為了避免這些風險,開發者必須意識到這個問題并按照臨床研究的嚴格標準來開發軟件。測試組必須涵蓋更廣泛的群體。
工具化 vs. 人情味。一些人可能會覺得數字化的心理健康服務缺乏人性關懷,但有時候,正是這種對患者身份進行保密的特點才讓人工智能更受青睞。在和不熟悉的醫生交流時,有些患者可能會覺得難以啟齒,但是人工智能軟件卻能緩解他們的焦慮。得益于這一優勢,人工智能軟件能幫助確診一些未確診的精神疾病,加速治療進程,極大增加了治愈的可能。
對于這些軟件來說,在整個產品戰略中質量保證也不可輕視。
因為這類機器人聊天軟件具備一些特定的功能,
所以移動應用測試從回歸測試到性能評估都必須確保患者和醫生能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
——Kate Ponomarenko,QA Madness首席科技官
畢竟這類人工智能軟件前景一片光明:它能加強醫生和病人間的交流,提供每天的數據,快速識別預示病情的癥狀,并告知醫生遠程病人的緊急情況。
方法總比問題多,相信在未來,人工智能在醫療界會得到更廣泛和有效地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