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辦公真的和想象的一樣嗎?
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特殊時期,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較長,2月3日起,眾多企業讓員工在家遠程辦公,不受地理空間限制的遠程辦公將會成為大部分企業的剛需。
百度指數搜索數據顯示,在延遲復工的背景下,“遠程辦公”的搜索指數迅速上升。從1月25日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上漲趨勢,1月28日-2月3日7天環比上升更是高達521%。

何謂遠程辦公?
遠程辦公分“遠程”和“辦公”兩部分,指基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通過第三方插件、軟件、網站等工具,實現非本地辦公,如在家辦公、異地辦公、移動辦公等模式。
遠程辦公相比于傳統的集中式辦公,擁有運營成本更低、辦公效率更高、員工流失率更低、易形成新型互動關系4大優勢。
遠程辦公帶動的相關產業即為“遠程辦公產業”,具體指支持企業客戶實現遠程辦公所需的設備、軟件等第三方工具或平臺,以及相關的IT基礎設施。
按軟硬件劃分,遠程辦公產業可分為基礎層和應用層。其中基礎層為上游,主要提供基礎資源服務,包括IDC、服務器、網絡以及終端等硬件設施。應用層按功能類別可分為綜合協作、云視頻會議、文檔協作、任務管理和云存儲五大類。

其中,綜合協作類的代表產品主要有阿里釘釘、字節跳動的飛書、華為云WeLink等,云視頻會議的代表產品有Zoom、Webex Meetings、騰訊會議等,文檔協作的代表產品有石墨文檔、騰訊文檔等,這些產品也是近期備受關注的“網紅產品”。

遠程辦公市場規模持續上漲,但滲透率不足
根據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從市場規模來看,2017年中國遠程辦公規模達60億元,2012-2017年的年均復合增速達到95.52%。

億歐智庫基于此預測,2020年我國的遠程辦公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48.5億元,約為2017年市場規模的7.5倍。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我國IDC、云服務器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SaaS領域的集中度不斷提高。當然,也與中國人力成本的日益高昂和企業亟需將本增效的社會現狀密不可分。
同樣,來自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僅有180萬明遠程辦公員工,而到2014年,這一數據上升到360萬,九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為8%。按照這一增速推斷,億歐智庫預測,2020年遠程辦公人數或將達到571萬人。

然而,億歐智庫預測發現,2018年中國的遠程辦公人數僅為490萬人,相比于人社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7.8億就業人口,中國的遠程辦公人口滲透率還不足1%。
同時,從世界范圍來看,億歐智庫根據從各國人口相關統計網站所獲取的數據進行匯總后分析發現,全球企業辦公的滲透率均處在較低的水平,美國遠程辦公人口滲透率也才不足20%,中國遠程辦公人口滲透率更是低的可憐。

遠程辦公真的如想象的一樣樂觀嗎?
疫情下,遠程辦公雖成剛需,但也是眾多企業的無奈之舉。于上班族而言,遠程辦公被視為一種彈性的工作方式:
- 時間彈性,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息習慣安排工作時間;
- 地點彈性,不受限于辦公城市和辦公場所;
- 方式彈性,溝通有線上工具,開會有視頻會議工具,工作審批也可以在移動端進行。
從企業角度出發,遠程辦公也可以節省辦公場地等開支,利用節省下來的員工通勤時間、實現更大的企業效益。
但遠程辦公帶來的挑戰也非常明顯:
- 首先,我國絕大部分企業都是傳統公司,信息化程度不高,無法快速實現所有成員的在線化辦公。同時,這些企業的高層集體辦公的習慣已經持續數十年,外加受中國保守文化觀念的影響,現階段對遠程辦公的意愿和需求并不高。
- 其次,現代公司的辦公體系很復雜,也包含了很多物理空間的連接。企業內與企業間相互的溝通、協調,以及一些主觀性的活動,都需要在具體場景中完成,目前的遠程辦公軟件并不一定能完全滿足復雜的辦公體系要求。另外,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運營維護、線下門店維護、銷售洽談等工作,短期內也都無法完全依靠遠程辦公軟件來實現。
- 最后,國內遠程辦公落地的另一難題體現在“信任機制”。很多企業不愿讓員工在家里工作,主要是擔心在較小監督和遠程溝通的情況下,員工的工作效率難以得到保證。 近日有美團、返利網等企業員工在脈脈上爆料,企業要求員工全天開攝像頭。返利網員工提到,公司要求員工開啟電腦釘釘視頻會議,全程連接不中斷,連續30分鐘或者累計2小時未開啟視頻或不在崗位,則視為缺勤。
綜上,億歐智庫認為,遠程辦公的普及還需一段時間,疫情雖然帶動了遠程辦公需求的激增,但多數公司信息化程度低、集體辦公的固化習慣、中國保守的文化觀念、辦公體系的復雜程度、企業與員工間缺乏信任等,仍舊是遠程辦公需要克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