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云數據庫助力錦江都城釋放數據價值,驅動業務變革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十一小長假歸來,一位朋友分享了她入住四星連鎖酒店的驚喜——入住時,前臺根據她在線填寫的喜好信息,安排了心儀的房間;當她入住第二座旅游城市同品牌連鎖酒店時,前臺不僅親切叫出她的名字,還根據她的旅游偏好建議了更加小眾的旅游路線。用她的話來說,她就這樣對這家四星酒店“路人轉粉”了。
其實這些令朋友驚喜連連的“神操作”,背后其實并不輕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國內諸多中端酒店品牌若想脫穎而出,就需要借助更先進的數字化手段。像上文中這位朋友入住的連鎖酒店叫錦江都城,在今年7月與華為云深入合作,通過華為云定制化遷移方案和數據庫解決方案,完成了難度極高的公有云遷移和PMS系統數據庫升級。
“上云”除了讓錦江都城大大地降低了IT成本之外,還真正地將數據的價值發揮出來——通過實時的客流分析、房態分析、客戶精準畫像、行為判斷等數據分析行為,驅動業務決策和創新。有了華為云神助攻之后,錦江都城“吸粉力”十足,用戶口碑和市場運營都上了一級臺階。
那么再往深處追問一層:華為云數據庫解決方案有什么“魔力”,能讓錦江都城在強鄰環伺中獨得用戶青睞呢?或許我們可以從華為云布道師、華為云數據庫解決方案總監馬千里的回答中窺得一二。
功夫在詩外
其實錦江都城的心思,華為云也是慢慢才摸清楚的。在合作的最初,華為云和錦江都城往往只聚焦在IaaS基礎架構層,但隨著雙方的溝通不斷深入,華為云了解到,錦江都城的管理層其實需要實現的是更高的愿景——讓華為云幫他們構建未來酒店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和架構。其中,最關鍵的一個核心就是數據業務的分析。按照數據業務的生命周期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數據的采集,通過PMS訂單系統、客戶系統甚至一些IoT傳感設備采集到大量的用戶信息;第二個階段是數據的存儲,華為云在未來架構中打破信息孤島,讓數據更好地流動起來;第三個階段是數據的分析和加工,從而讓數據產生價值,讓數據幫助客戶經營。
了解到客戶真正的需求之后,華為云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經過調研、定制上云方案、技術驗證、性能驗證、割接方案驗證之后,終于開始真正的遷移,華為云的遷移服務團隊僅1小時左右就完成了原本需要4-5小時的遷移工作。不僅如此,華為云團隊還對數據庫和PMS進行版本優化,原來需耗時27秒完成的全局查詢,變為僅需0.1秒就能拉出全國酒店的全年經營數據。
“用戶云遷移說易行難。雖然真正遷移的時間只用了1個小時,但是在這背后凝結的是華為云在整個數據遷移背后的方法論、產品、方案、保障預案等各個環節的完善流程。”馬千里還強調,數據價值的轉型與新的業務結構密切相關,如何根據數據生命周期定制,如何采集到更有價值的數據,如何存儲并讓數據流動起來,如何分析,這些看不到的功夫背后才是真正見華為云數據庫功力的地方。
把脈企業用戶?華為云靠的是這四點特質!
能夠提供云數據庫服務的云服務商其實也不在少數,為什么錦江都城最終只選擇了華為云呢?細究下來,華為云有四點特質打動了用戶。
其一,華為云架構涵蓋了整個數據生命周期,可以為用戶提供咨詢、架構分析、業務分析等一系列服務,符合客戶對于數據業務轉型的長遠趨勢,能夠切實幫助用戶實現數據業務的轉型,構建未來轉型的規劃,而不是單單銷售硬件配置。
其二,華為是從企業級市場起家,從戰略發展上與企業用戶轉型更契合,更了解企業客戶的訴求。在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指導下,華為云可以快速地將客戶的需求反饋到產品中,優化完善出新的功能解決客戶的問題。
其三,在技術上,華為云擁有軟硬結合端到端的強大實力。事實上,很多用戶在數據庫方面的瓶頸不在于計算和內存,而在于IO系統中,華為云在IO系統上有深入的優化,因為華為云的所有架構都是軟硬結合端到端的架構,令用戶更放心。
其四,華為云在服務上表現出色,專業的團隊能夠與用戶保持同步,共同保障項目的落地與實施。
馬千里還詳細介紹了華為云數據庫在技術領域的創新點,例如在開源內核上做了深度優化;使用華為特有的網絡技術和存儲技術,甚至某些芯片技術,做了硬件加持;采用軟硬一體的方式帶來客戶數據系統的性能提升等等等。不難看出,華為云一以貫之“匠人匠心”的做事風格,專注技術研發,這讓華為云在眾多服務商里獨具一格,贏得用戶信賴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華為云數據庫的實踐還可以這樣用!
基于華為多年積累的數據庫研發、搭建和維護經驗,目前華為公有云的數據庫服務其實大致可以分為三層:以數據庫生態為基座,在上面承載著NoSQL數據庫解決方案和關系型數據庫解決方案。
像為錦江都城提供的數據復制服務(DRS)、數據倉庫服務(DWS)、數據管理服務(DAS)就被歸為數據庫生態這一層,而云數據庫MySQL則屬于關系型數據庫那一層。在第一期合作中,錦江都城追求的重點是業務的穩定遷移,使用的還是華為云數據庫傳統的數據庫引擎,而在第二期項目中,錦江都城即將開始嘗試更好的數據分布式架構,讓業務更加彈性靈活,以承載像雙十一等節假日的海量客戶流。
對于華為云而言,錦江都城只是華為云數據庫眾多實踐案例中的一個。但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云每服務好一個行業客戶,就會將實踐中最成功的部分總結提煉出來,再復制到其他類似客戶中去,例如錦江都城項目的成功,將會先在錦江國際集團內部復制推廣,再逐步擴大到整個酒店行業。
同理可證,華為云在互聯網行業的視頻領域中,通過提供分布式數據庫的解決方案,在實現數據彈性靈活的同時,確保下層數據庫水平擴展,滿足了視頻、點播視頻、微信微博視頻類似的需求,用戶再也不發愁明星突發新聞帶來的數據爆炸性增長。而在金融領域,除了確保業務彈性靈活之外,還要為金融客戶提供安全保護,如數據兩地三中心,華為通過DIS服務幫助客戶構建了安全可靠的容災環境,確保用戶達到保監會、銀監會、證監會的要求。而且數據的加密和審計都有強烈的金融特色,在金融用戶中復制推廣起來,既“對癥下藥”又高效。
當談及數據庫未來發展時,馬千里認為有三個趨勢值得關注:一是數據庫的云化,這與人們常規意識中的數據庫上云其實還是有區別的。數據庫上云更多是指在云端安裝物理機或虛機,而云化的數據庫則是需要實現云上彈性拓展能力;二是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多模形態是未來趨勢,華為云認為NoSQL 領域的多模計算,混合計算很值得關注;三是未來客戶應當能夠快速地使用多個數據庫引擎,完成數據在不同領域,或者在不同生命周期上的成熟,包括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計算等所有環節。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