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焦慮,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
微信改版了,很多更新的用戶一下子有點懵,因為,變化太大,其實,細想起來,也沒什么,只是我們太熟悉微信從前的樣子了。
從張小龍和馬化騰的最近狀態看,微信甚至騰訊都是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機,否則,只是一個部門的非主要官員發布了一個似是而非無實質內容的游戲“利好”,騰訊以及整個市場竟然都興奮了。
有人說,釘釘的崛起給了微信壓力。確實如此,騰訊因為釘釘的原因做了企業微信,一開始還高調的作戰,現在幾乎銷聲匿跡,除了偶爾發布下駭人的用戶數據,就是沉默。簡單的很,任何一個應用,只要是有微信的流量推動,短時間內用戶瘋長幾乎是必然,但隨后呢,卻都只能自保,至于企業端的,本就不是騰訊所長。
于是,最擅長研究產品進行改良的騰訊再一次將其他所有軟件吸引人的那部分都移植到了微信上,一下子具備了釘釘支付寶Snapchat和Instagram國內外應用之長處。既然學不了喬峰,那就學慕容復吧。
微信改版也不是一回兩回,據說八年大改了七次。與時俱進的產品設計,本來就是騰訊的長處。此前的9月份,微信也曾經進行了大大小小十余處的改動,包含訂閱號信息流、小程序、看一看、搜一搜、表情包等各個層面,不過,很多地方后來又改回去了。
微信這一次的改版,看起來突兀,實際上大多數都是集中在短視頻這個中心之上,由此可以看出,前一階段微信朋友圈加入了“微視錄制”效果不理想,而微視的發展也更加不盡如人意,如今只能靠微信來沖鋒了。
關注社交產品的人,都能看出時刻視頻是對Snapchat和Instagram Stories功能的“移植”,而“好看”替代了“點贊”,“因為看見,所以存在”,從名字上就可以直觀的看出來是為短視頻準備的。
不過,這些改變固然體現了騰訊的思路,但用戶買不買賬卻不一定,微信幾年來在視頻領域小心謹慎,一方面是與其架構不和,一方面是與張小龍的微信初心不符。
從騰訊的戰略中也可以看出,“連接一切”的核心是微信,這必然導致微信承載越來越多的功能,而界面就那么大,人們用微信的主要的溝通功能就會更加弱化,臃腫的頁面依靠小程序來解決看似是個道路卻無法成為數字經濟的發動機。
曾幾何時,人們在分析中國移動的飛信之所以干不過QQ微信的時候,就認為,中國移動做飛信的目的不純,動機太多,還要承載公司各種各樣的需求,微信卻是集中所有的資源于交流之上,可是,現在微信也走上了這條道路
按照產品的生命周期來說,微信誕生在3G時代,在4G時代塑造了輝煌,而即將到來的5G卻可能是曲線下滑的周期末端,這是自然規律,沒有產品可以逆轉。
在3G4G時代,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運營商被微信變成了管道,就如同當年中國移動要手機將固定寬帶變成了管道一樣,現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微信一樣也會被徹底的管道化,而微信卻不具有管道收費的資質,騰訊的壓力可想而知。雖然外界都是對微信高唱贊歌,可管理團隊應該比誰都清楚現實的難題。
微信要想不變成啞管道,或者即便被管道化,也可以繼續營收,那只有向運營商學習做內容,這個內容不是騰訊視頻,也不是騰訊游戲,而是微信自己的內容,否則,用戶會跑掉,用戶會離開,那么,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騰訊的大樹根基就爛了。
如今來看,5G主要應用在視頻、無人駕駛以及智能家居的物聯網之上,可是,微信來駕車,這不是微信可以做的,物聯網倒是可以用微信來智慧,不過讓人與人聯系的東西變成連接物,內部沖突不會小,危險最低的顯然是做視頻。
大多數不研究通信的互聯網人士都認為,以微信的流量資源,做視頻顯然是手到擒來,但如果僅僅是如此,那么微信早就做了,不用只到今天依然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其主要原因還是作為3G網絡下設計出來的微信不再適應大帶寬的環境。
一個簡單的例子,高速公路修好了,原來不管多么先進的拖拉機都會被淘汰,雖然我們不知道是法拉利或者邁凱倫出現,但至少有一個結論,拖拉機再改裝也無法成為高速公路上的王者。
2018年,三家電信運營商的數據明白無誤的說明,用戶增長見頂,如果不是雙卡手機的活躍,用戶數下降都已經到來。在這個基數的覆蓋下,真正的以身份證為唯一性的實名用戶(而非微信注冊用戶概念)的微信增長應該已經停滯,大的天花板毫無疑問的到來了,微信一方面要應對成長危機,一方面又要應對技術難題,改變成了唯一的選擇。
高處不勝寒,微信神話在2018年連續不理想,被微信流量注入的摩拜不得不交給了美團來通過上市變現,聯合永輝超市孵化出的超級物種也不得不剝離主業求生,規模經濟時代讓位給了范圍經濟,微信也就不得不改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歷史在前進,樣子是不是難看已經不重要,說過的話是否兌現也不關鍵,就如萬科,只要活著就好。
作者簡介:馬繼華
- 2008年搜狐優秀博客;2009年移動互聯網影響力人物;
- 2010年LBS最具影響力博客;
- 2010年通訊產業十大名博;
- 2010年通信領域網絡十大人物;
- 2013年互聯網百強自媒體;
- 2015年騰訊科技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 2015年通信圈自媒體大神;新浪財經意見領袖,百度百家十大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