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三李濤/劉小兵:以產業“龍頭”優勢,為數字化人才培養賦能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12月3日,由新華三集團和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聯合主辦,新華三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承辦的第八屆“新華三杯”2018年全國大學生數字技術大賽在杭州圓滿落幕。本次大賽自今年8月啟動以來,吸引了來自500多所院校的7125名學生報名參賽,涵蓋了全國29個省及自治區直轄市,參賽人數同比增長40%。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新華三大學執行校長李濤表示:“‘新華三杯’是產學研共建的典范案例之一,賽題緊扣前沿技術熱點,成為大學生交流與提升IT理論和實踐技能的***舞臺;同時在決賽階段,我們發揮新華三行業資源優勢,聯合眾多渠道合作伙伴企業舉辦專場招聘會,為企業與人才搭建溝通與合作的良好平臺。“
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新華三大學執行校長李濤
內容形式在變,宗旨始終不變
自2010年創建以來,“新華三杯”就始終保持“公平、公正、公開”的標準,不設學校和專業門檻,讓有才華的數字化創新人才都能夠參與進來。經過8年持續發展,“新華三杯”共計吸引了2600多所院校近2萬名學生參賽,培養了大批的數字化創新人才, 為中國信息化產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新華三大學副校長劉小兵
新華三大學副校長劉小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華三杯”的目的是為了“以賽促學習、以賽促教學、以賽促就業”,通過大賽來幫助新華三開展更好的教學,從產學結合來幫助同學們能夠更好的學習產業方面的知識,促進了學生的就業。劉小兵強調,雖然比賽的內容和形式一直在變,但這一宗旨一直未變。
發揮“龍頭”優勢,為產業輸送數字化人才
在今年4月份的***者峰會上,新華三大學正式公開亮相了。作為新華三大學執行校長的李濤,對新華三大學的愿景和定位,有著清楚的認知。李濤表示,新華三大學就像是渡口,一船一船的把學生運到對岸,輸送到新華三的人才聯盟平臺。學生跟產業真正需要的崗位、需要的人才有差異,新華三大學將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離散專業知識集成起來,對他們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傳授,讓他們盡快變成工程師、項目經理等。
談及新華三大學的優勢,副校長劉小兵表示,核心技術優勢、產業鏈生態優勢、百行百業經驗是新華三大學的主要競爭優勢,除此之外,新華三會借助大數據,對每個學生進行精準畫像,把他們的技能、精細程度、團隊合作三個要素綜合在一起,絕對不只是簡單的學習技術就可以,而是他們的職業素養、組織能力和對組織認可等綜合方面的職業能力,幫助他們補足短板。
新華三有***的核心技術,***的百行百業案例,通過將適合于場景應用的技術教育推廣到整個學校,幫助學校解決就業的問題,這不是幾個人的培訓機構能夠解決的問題,是一個產業龍頭應該去擔負的社會責任。李濤表示,龍頭企業對人才的職業教育一定有獨到的地方,對自己的員工、文化、價值觀等職業素養的教育,是契合國家社會文化理念的,而專業的場景化面向應用的職業教育也一定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這兩條大綱,是像新華三這樣的龍頭產業在對學生***一公里教育付出最多的地方,這種真正的產教融合,才能為國家數字化經濟培養符合職業素質的標準人才。
強強攜手合作,為數字化人才培訓賦能
數字化人才的培訓,僅靠一家企業顯然難以勝任,新華三在人才培養方面,并不是一個人在努力,而是與多家機構、學校合作,采用產教融合的方式,為中國的數字化轉型培養更多的人才。
據介紹,新華三在人才培養方面,采用了1+1+1的模式,就是一個應用型的專家加一個技術專家加一個教育專家。劉小兵表示,新華三開發的課程有將近800多門,涉及到云計算、大數據、安全等各個領域,累計培養的老師將近兩千四百人,有26萬人參加了認證和培訓,其中有13萬人左右獲得了認證證書。
據了解,新華三全國有540個網絡學院,并正在嘗試共建學院的深度合作方式,以培養更多的數字化人才。此外,新華三大學還在中國開辦了***家數字化領導力的專業學院,不僅僅培養學生、培養老師,而且也提供了數字化大學和數字化領導力方面的培訓。此外,新華三大學還組織了海外游學、海外學術交流等培訓,與國際上***進的技術,***進的領導方式做對接,為高端數字化人才培養賦能。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