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移動首席科學家馮俊蘭 :AI業務應用需要收斂再收斂
“智能”欲來風滿樓!人工智能(AI)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是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方向。無論是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還是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等等,AI都為電信運商們提供了巨大的想象力空間。
近年來,國內外電信運營商一直在努力謀劃自身的轉型,并力爭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搶占先機。以創新為重要發展驅動力的中國移動正在規劃未來全面智能化發展之路,力爭成為AI商業價值實踐者中的先鋒。
日前,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與智慧運營研究中心總經理馮俊蘭接受了移動Labs的采訪,她認為中國移動AI業務的發展策略,只有像樹一樣扎根泥土才能風中飛揚。“現在AI主要應用在在網絡、市場、服務、安全、管理五個方面,今后我們會階段性進一步收斂集中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
AI應回歸商業價值本質
Gartner預測,2018年AI產生的全球商業價值預計將達到1.2萬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70%。預計2022年AI衍生的商業價值將達到3.9萬億美元。我們應該如何在通信行業中將AI轉化為規模化的價值, 包括商業價值,社會價值以及技術價值?
▼
馮俊蘭于2013年9月加入中國移動,當時中國移動已經嗅到了AI技術的潛力。這幾年,中國移動自主研發了多項智能化技術并得到大規模使用,解決了業務流程中真正的痛點,公司也從戰略和研發兩個層面規劃了未來全面智能化的發展之路,力爭成為AI商業價值實踐者中的先鋒。
馮俊蘭博士認為
在中國移動這樣相對傳統的大型企業中, 將AI盡快轉換為規模化的商業價值,是通信行業走向全面智能化之路的關鍵。 那就需要找準業務的痛點,以解決業務問題為導向, 將AI領域最前沿的技術與業務面臨的問題深入結合起來。
這其中有幾個關鍵點需要把握:
第一,業務層面要達到的目標與評測的方式要清晰、 剛性。在這個前提下, 再去細化技術指標。
第二, 一項智能化技術的落地需要業務、研發、運營和運維等各環節高效聯動起來, 形成一個富有活力的閉環, 這樣的AI應用才是活的, 有生命力的。一個成熟的AI應用不只是研發出來的, 更是在這個閉環中成長出來的。
第三, 提出高要求的技術指標。 這樣一方面迫使將最先進的技術能應用進來, 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做進一步創新; 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研發人員精益求精, 在核心算法和相關工程技術上,優化再優化,積累核心能力。
第四, 研發平臺化。通過平臺,使內部的技術、數據/代碼等共享變得便捷并安全, 大規模節省研發成本, 縮短研發周期。第五, 做好人才梯隊的培養, 改善研發管理和激勵機制。
如果將AI技術比作發動機, 那么AI轉化商業價值的效率就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移動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現在通信行業的有四個關鍵詞:
5G, AI, NFV, SDN。
- 5G,也就是它是第五代的通信,既是一個技術名詞,也是一個商業名詞。
- NFV是網元的虛擬化。
- SDN是軟件定義網絡。
中國移動是全球網絡規模和用戶規模最大的通信運營商,也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可能沒有外面很多AI創業公司,或很多互聯網公司所具有的靈活管理機制和激勵方式。 但我們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對用戶、對社會、對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希望能夠在現有人才體系和人力資源可實現、可支撐的情況下,將AI的應用集中在5個業務領域:
網絡、市場、 安全、服務和管理。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網絡,包括下一代網絡和現網。
我們這幾年已經落地了多項技術來提升網絡智能化,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目前正在由個別的“點”,擴展到更系統化地將網絡和AI進行結合。在未來網絡方面,我們在探索如何將AI的能力原生地結合到5G的框架中,包括感知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預測能力,推斷能力。
其次是市場。
市場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我們正在以平臺的方式將市場智能化能力沉淀下來,以實現精準化營銷,智能輔助市場策略指定和市場研究。
第三是安全。
目前已經有大量的AI技術用在信息安全方向。對于未來網絡,5G連接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我覺得5G就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統,為什么這么講?第一代操作系統就電腦,它屏蔽了用戶和外設之間的關系。第二代操作系統就是手機操作系統,它幫用戶連接智能手機的各種硬件,應用以及網絡。將來的5G將連接萬事萬物,從功能上、規模上它真的是下一代超級操作系統,所以需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一定要安全!之前關注和解決的更多的是信息安全,現在已經關系到物理世界的安全。
第四個業務方向是服務,即實現服務的智能化。
我們的客戶服務機器人已經大規模應用于我們所有的服務渠道,每天服務幾百萬到千萬次,極大提升了用戶的體驗和客戶服務的效率,也幫助我們節省了相當規模的客戶服務成本。這其中,語音識別、語音合成、人機對話、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庫等典型AI技術在我們的客戶服務流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管理。
我們在財務、法律等很多部門應用了一些智能化的技術,包括交互機器人,文檔自動審核等。
“九天”實力獲得認可
中國移動以解決內部業務需求為初衷,積極布局AI,并特別注重落地和應用。“在做到內部智能化升級之后,AI技術要做到普適性就必須平臺化。”
馮俊蘭強調
“技術很復雜,沒有一個人可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縱橫貫穿整個AI技術,所以我們推出‘九天’平臺,希望通過平臺化的技術降低大家研發的成本。”
據了解,“九天”人工智能平臺,是中國移動研究院歷經4年自主研發完成,已于2017年11月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布。
“九天”雖然還處于不斷發展過程中,但已經有了很多落地應用,并與具體場景適配提煉出了很多共性能力,這些能力支撐了公司很多研發和業務部署,節省了其他環節在技術研發和學習、數據積累和挖掘方面的工作。
到目前為止,在上海、江蘇、浙江等多個省公司通過使用九天平臺基礎能力,結合本地的具體業務需求,已經開發出智能營銷機器人、網維智能化,故障信源的自動溯源,以及自動質檢等多類的一線AI應用。
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中國移動研究院申報的“九天”人工智能平臺順利入選創新項目名單,成為唯一一個由通信運營商提供的核心基礎產品。
“這是對中國移動在AI領域的一大肯定,九天雖然獲得了認可,但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馮俊蘭表示
“在成本嚴格控制的情況下,我們力求利用AI技術盡快給公司帶來商業價值,短期內我們更為關注對于公司成本效益有幫助的現實商業價值,而不僅是那些潛在的商業價值。”
AI業務應用需要收斂再收斂
談到“九天”這個名字來源時,馮俊蘭認為這是一種機緣巧合。“當我們考慮在為這個平臺取名時,它正好就來了。九天給人的感覺是開闊、豁然開朗、大格局的感覺。此外,九天代表最高處,中國移動希望未來“九天”平臺在各個層面可以吸納更多AI能力。”
▼
“九天”作為中國移動首個人工智能平臺,被寄予厚望。“一個是賦能,一個是改變。平臺提出后,就要關注收斂到重點業務來。”
中國移動作為一家擁有近10億客戶的大型企業,業務線條豐富,可以應用AI技術的環節不計其數,但中國移動沒有遍地開花,而是選擇了在重點方向上重點投入。
對于這樣的選擇,馮俊蘭解釋
中國移動并不缺乏AI的應用場景,其中很多場景與AI結合都會收到成效,具體的價值大小不一,中國移動需要的是那些可以以點帶面、不斷放大的機會。
馮俊蘭一直認為
AI不應該百花齊放,必須在某些重點業務深根下去。她借用三毛在《一棵樹 》歌曲填詞里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 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 ”在她看來,AI業務如果過于分散,根扎不好,無法在風中飛揚很久。
“九天平臺就是這個樹。”
馮俊蘭指出
“目前的應用主要抓樹的主干,現在AI的應用主要收斂在網絡、市場、服務、安全、管理五個方面。今后我們會階段性進一步收斂,聚焦關鍵的業務痛點, 找到AI使能的技術和業務高效結合的方式和方式:一方面創新性地使用最前沿的AI技術,一方面提升AI轉化為商業價值及社會價值的效率。”
在衍生業務方面,中國移動的專業公司如咪咕公司、互聯網公司、政企分公司等,也在各自的業務線上有了AI技術規模化的應用。
采訪后記
許多同學及朋友對于馮俊蘭的選擇并不理解。畢竟在他們眼中,運營商沒有靈活的機制、沒有高收入、沒有股份激勵,很難吸引并留住一部分高端人才。正是對通信行業的這份熱愛,讓馮俊蘭在移動一干就是五年。
“通信行業是非常基礎的行業,是其他行業之本,我能參與通信行業的升級,并貢獻一己之力也更有意義。”
馮俊蘭表示
每一天上班都非常充實,感覺在做一件對于人類社會有貢獻、有意義的事情。“實際上,通信行業與其他企業相比非常不一樣,它不僅需要降低自己行業的成本,還需要降低所有行業的成本。所以通信行業不能落后!”
在她的帶領下,中國移動研究院在AI領域不斷加大探索,推出“九天”,并獲得工信部的點贊。隨著5G的臨近,在以馮俊蘭為代表的員工的努力下,中國移動將進一步推動5G和AI融合發展,將成為數字化創新的全球領先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