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種安全方式為區塊鏈保駕護航
區塊鏈自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不少反駁的聲音。新鮮事物便是如此,在有人的眼里它價值千金,倉箱可期,有人則認為它分文不值,將其視如草芥。但在越來越多的案例看來,區塊鏈確實能成功運用于譬如農業科技、電商、醫療、甚至是藝術品等收藏領域,可以有效地保護網絡、身份、數據、關鍵基礎信息等等。
實則上,區塊鏈技術是在比特幣出現之前就存在的,但是大眾對于這種100%高透明度的交易方式存在懷疑,直到虛擬貨幣出現之后,區塊鏈技術的可行度才被認可。
那么重點來了,區塊鏈的安全系數拿什么來保障?
分布式儲存
黑客一般喜歡攻擊大型的數據庫,就礦機生產商隨時遭受網絡攻擊者攻擊就可以看出,一旦被其侵入數據庫,帶來的就是數千萬條數據被被泄露。
而區塊鏈實現分布式儲存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數據的完整性,也就是說一旦要更改數據,就必須得到區塊鏈驗證編輯,而這些數據都是由每個節點儲存,因此更改或盜竊則顯得不那么容易。
強制問責
裝睡的人,你是沒法叫醒他的,就像是一個撒謊的人,你要從他的口中問出事實原由來著實不容易,而對企業來說,雙方協議好像是可以更改的東西,正誤可以通過自行調節解決。
而通過區塊鏈技術,雙方協議會形成一份智能合約,如果出現口頭上的爭議,區塊鏈則會根據節點存儲的數據來審核或進行取證,讓區塊鏈上當可不容易。
數據的完整性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的、防篡改的機制。它保存了系統運行所需的所有信息,沒有一個節點可以擁有改變任何另外一個節點的權利。因此區塊鏈可以防止記錄的篡改,保證數據的完整性與安全性。
分布式加密
個人信息的泄露是我們最怕發生的事,那么如此高透明度的區塊鏈是如何保證信息的安全性的。
區塊鏈擁有公鑰與私鑰,私鑰是個人保管加密的,舉個例子來說,網上發布了一個《關于XXX的公告》,我們都能看見這個公告,而擁有私鑰的人才能看到公告里到底講述了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