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強勢出擊,谷歌緊追其后,人工智能這場戰役你賭誰贏?
科技巨頭華為最近十分活躍。9 月 1 日,華為在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期間發布了全球首款7納米制程人工智能手機芯片 “麒麟 980”。
據了解,“麒麟 980”創造了六項世界第一,分別是全球最早商用 7nm 工藝的手機 SoC 芯片;全球首款 ARM Cortex-A76 商用 CPU 的芯片;全球首款搭載雙核 NPU 的手機芯片;最先采用 Mali-G76 GPU 的手機芯片;全球最先支持 LTE Cat.21 的芯片,峰值下載速率 1.4Gbps;支持全球最快的 LPDDR4X 內存顆粒,主頻可達 2133MHz。
“麒麟 980”全球首次商用最領先的7納米制造工藝,在不到1平方厘米面積內集成 69 億晶體管。相比業界普遍采用的 10 納米制造工藝,性能可提升 20%,能效提升 40%,晶體管密度提升 1.6 倍,并且在基礎通信能力方面大幅升級,成為首個提供 5G 功能的移動平臺。
此外,這款芯片還在業內首次搭載雙核神經網絡處理器 (NPU),可每分鐘識別 4500 張圖像,速度相比上一代提升 120%;能夠實時繪制出人體的關節和線條,準確識別多種物體;照相性能也顯著提升。
據悉,搭載“麒麟 980”的華為Mate 系列手機預計 10 月發布。
除了這款手機,華為還在 2018 IFA 上公布了一款帶路由器的智能音箱 AI Cube,內置亞馬遜的 Alexa 語音助手。這款智能音箱只會在海外市場銷售,但標志著華為對智能音箱市場的首次進軍。
據外媒爆料,華為正在與微軟洽談合作,華為自研云端AI芯片“達芬奇計劃”,可能用于微軟云在中國的數據中心。
雖然不確定兩家公司是否會達成協議,但與微軟的交易將成為華為挑戰優勢AI芯片制造商英偉達的第一步。美國政府已禁止華為在美國的開展電信業務,但微軟的支持可能有助于華為向其他全球客戶銷售更多芯片和服務器。
與其他云服務提供商一樣,微軟也在使用英偉達的芯片開發人工智能,比如Cortana和Bing中的語音和面部識別功能。在目前這個由深度學習為核心驅動的AI應用大發展浪潮中,英偉達及其產品,無疑是業內龍頭老大。
如果真能得到微軟云的支持,那這將是華為擁抱AI并領先其他科技巨頭的重要一步。
科技大佬們在爭奪C位的道路上并不會讓別人一枝獨秀。9 月 5 日,谷歌發布了一個幫助研究者查找在線數據的免費搜索引擎 Dataset Search。谷歌表示,該引擎面向「科學家、數據記者、數據極客等人群」。該引擎有助于促進數據的開放利用和重復利用。
Dataset Search 與谷歌的其他專用搜索引擎(如用于搜索新聞和圖像的引擎,以及 Google Scholar 和 Google Books)一樣可以免費使用,它基于擁有者對文件和數據庫的分類方式來查找文件和數據集。該引擎讀取文件內容的方式與搜索引擎搜索網頁的方式不同。
雖然有一些不一樣,但與Google Scholar 一樣的是Dataset Search 目前不提供自動化查詢或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盡管谷歌表示將來可能會增加這一功能。Noy 表示當研究人員開始使用 Dataset Search 時,谷歌將會觀察他們如何與其交互,并利用這些信息來改進搜索結果。她還表示,公司尚未打算把該服務商業化。
隨著 Dataset Search 的不斷改進,未來它也許會跟 Google Scholar 整合,將特定研究領域的搜索結果關聯到相關數據集。
眾所周知,谷歌正在積極將自己轉變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并不斷做出調整,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領導地位,其中人工智能便是那條貫穿始終的主要“生命線”。
在早之前,谷歌已經將AI與自身HR產品相結合了。AI切入企業招聘領域,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安排面試,自動突出簡歷重點,甚至面試等,更快速精準的完成企業需求職位和人才的匹配,大大節省招聘時間精力。很多知名企業其實已經開始采用AI技術招聘面試了。那么,AI招聘如何普及?什么時候走到你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