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2018市場洞察:數據安全的未來
數據泄露反復證明數據安全的關鍵性,數據安全產品需要不斷發展。挑戰越來越大,唯有對現有數據安全產品進行重大創新。
對當前現狀的幾大發現:
- 組織很難將注意力和投資放在數據安全技術上。
- 數據保護的發展慢慢開始涵蓋新技術,如機器學習(ML)、人工智能(AI)、區塊鏈和高級數據分析,來彌補內容和情景間的差距。
- 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s)正在尋找一種組合,涵蓋加密、令牌化、數據脫敏、以數據為中心的審計和保護(DCAP)和數據丟失預防(DLP),以純粹SaaS形式或者以管理的安全服務,或兩者混合。
- 數據安全廠商市場很大,主要提供單點產品而非多功能套件。
一、趨勢分析
圖1. 數據安全生態系統 - 每個領域的代表性供應商
隨著網絡威脅的增加以及數據關鍵性和價值提升,數據保護產品不斷發展。同時,隨著終端用戶繼續走向數字業務,采用云服務,數據會變得更加危險。組織需要能夠對訪問,可見性和監控進行更強控制的產品和工具,這是未來數據安全的主要內容。
首先,數據訪問管理(DAG)產品必須到位。這意味著DLP、DCAP、DAG、特權訪問管理(PAM)和身份管理和管理(IGA)產品之間更緊密的集成。
其次,Gartner建議安全和風險管理人員和CISO采用CARTA方法。CARTA結合了對自適應訪問控制的需求,以及用于傳統應用程序的用戶和實體行為分析(UEBA)監控。
隨著破壞性技術的興起,技術戰略規劃師可以通過新興技術增強自身產品體系;通過調查整合或開發替代的破壞性技術,并創建收購和整合策略來跳出傳統技術思路。
新興技術列舉如下
Gartner的“2017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Gartner趨勢分析報告”和圖3點明了旨在提高數據保護的三個主題(智能,數字和網格) 的技術。下面概述的技術多處于與數據安全產品集成的最初階段,能填補當前產品集的一些空白。
圖2. 2017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
- 高級安全分析:數十年來,高級分析已被納入欺詐檢測應用,可更好地實現數據處理和自動化保護結果。
-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AI和ML通常在討論大數據和分析時可互換使用,這些技術在應用于數據安全領域時處于起步階段。
- 多方位計算:多方面計算(MPC)是一種密碼學方法,使實體(應用程序,個人或設備)能夠處理數據的同時保持數據處于受保護,機密和私有狀態。
- 區塊鏈:“破壞性”的區塊鏈很有潛力,支持Blockchain的數據安全應用程序提供了建立信任和彈性的替代方法。
- 差異性隱私:差異性隱私是2006年開發的一種技術,通常適用于“隱私”用例,有望改善個人及其數據的隱私。
除了新技術的次第萌芽,碩大的數據安全環境下,技術的收購和伙伴關系的發展,可以更好地幫助組織降低復雜性并實現業務目標,降低數據泄露風險。技術戰略規劃者必須通過OEM協議來擴大生態系統的范圍。
據Gartner的調查:組織表示,產品即服務(SaaS化)的能力在亞太地區、北美和歐洲都很受歡迎,安全預算在5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的組織也對SaaS感興趣,并將成為客戶“首選”,并看重其靈活性,低成本和獲得最適合最終用戶需求的產品能力。特別是人力、財力有限的中小企業(SMB),更傾向這種模式。
二、背景和環境
越來越多的數據泄露和對云服務的攻擊正在增加組織的業務風險。組織更加關心在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環境中識別,分類和保護關鍵數據集,以符合GDPR。組織現在感到需要申請數據安全治理和信息資源的壓力,將每個數據集作為金融資產和負債進行評估,技術戰略規劃者應當改進能力以響應。
- 企業數字版權管理(EDRM):Gartner將EDRM描述為用于對某些類型的企業數據強制訪問和使用控制的技術,可結合DLP,文件庫,身份和訪問管理(IAM)服務等技術,提供更優工具組合。
- 以數據為中心的審計和保護工具:DCAP產品和技術特點能夠集中監控用戶、管理員與特定數據集相關的活動。DCAP供應商需要通過有機生長和收購來繼續增加技術能力,特別是在UEBA,AI / ML和區塊鏈技術領域。
- 數據丟失預防:展望未來,終端用戶組織有望越來越多地尋求集成的DLP功能,而不是全面的E-DLP套件。
- 用戶和實體行為分析(UEBA):UEBA已完成數據安全產品的集成,這項技術有望成長壯大,技術戰略規劃者必須建立UEBA /員工監控能力,以幫助終端用戶進一步提升其數據安全狀態。
- 特權訪問管理(PAM):PAM到2020年有望實現復合年增長率為27%的顯著增長,達22億美元。集成PAM產品將增強數據安全產品,并向最終用戶提供多種功能。
- 安全意識計算機培訓
- 數據脫敏:數據脫敏是一種旨在防止濫用敏感數據的技術。它為用戶提供虛構而實用的數據,而非真實、敏感的數據,因此用戶可以保持其執行業務流程的能力。與加密和令牌化不同,數據脫敏技術,數據經歷單向轉換,不可逆。數據不能通過篡改操作被透露。
圖3. 數據脫敏示例
三、影響與結論
數據安全領域正在快速發展,提供商越來越多。由于最終用戶關注保護數據的完整性和隱私性,關鍵技術的整合或收購將有望增值,并具有可觀增長潛力。了解最終用戶的需求,了解更智能化的數據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將有助于塑造數據安全產品策略。
將以上技術添加到現有產品體系將引發數據安全市場空間的變革,使安全性更智能化、自動化,這可能意味著數據安全市場的革命性變化,幫助客戶應對數據安全挑戰,使客戶走上更有效的數據安全道路。提供SaaS和內部部署形式的產品將提供更多選擇,使組織能夠選擇功能模塊,而非購買增加復雜性的大型套件。
針對最終用戶的需求,技術戰略規劃者需要:
- 使用持續的風險和信任評估方法,通過設計CARTA的投資組合來改善客戶的數據治理策略;
- 通過測試與破壞性技術的集成或開發,并通過合作或收購這些技術,在傳統技術框架之外創建解決方案;
- 通過為客戶創造具有商業激勵的移動計劃,加速SaaS產品應用;
- 加入安全計劃,如OWASP,與互補鄰近市場的供應商建立關系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