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萬靈仙藥還是斷腸毒草?
記得那是在2013年的冬天,筆者回到母校,參加一個校方的活動。與老同學交談間,筆者聽到了一個新的名詞“比特幣”,以及圍繞于它的“挖礦”以及“區塊鏈”。那時的筆者不曾想到,比特幣與區塊鏈會變得如此火爆。

來源:Bitcoin.com
自2017年后,比特幣價格一路高漲,甚至一度接近于19000美元的大關。一時間,大量區塊鏈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成立,隨之出現的就是大批區塊鏈媒體。在8月5日召開的“首屆中國區塊鏈媒體社會責任論壇”上,有數據顯示,從去年下半年至今,新增加的區塊鏈媒體/自媒體高達485家。在區塊鏈公司和媒體的雙重宣傳與造勢下,區塊鏈成為了***的詞語與話題,一時間,無論是北京CBD中的白領精英,還是街頭買菜的大爺大媽,口中所述的皆不離區塊鏈或比特幣。
在科技界,人們常用"云洗白”(cloud-washing)來形容廠商有目的且有時有欺詐企圖地通過結合流行詞“云”將老產品或服務重新命名的情況,比如所謂的“云HR”、“云ERP”和"云CRM”。那么結合到如今的區塊鏈上,我們不妨稱之為“區塊鏈洗白”, 在一些廠商與公司的宣傳中,似乎只要加上了區塊鏈,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區塊鏈真的是這樣的“萬靈仙藥”嗎?
萬靈仙藥?其實它死的比誰都快
首先,我們要注意,從來就沒有一種技術或應用能成為“萬靈仙藥”,“云”、“AI”、“大數據”與“物聯網”皆是如此,而區塊鏈自然也不意外。大部分將自己標注為“區塊鏈高科技公司”的公司實際上并沒有實質性的技術,其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發行數字貨幣以進行斂財。根據相關報道,不少區塊鏈項目的宣布都是為了后續的ICO,即發幣融資,如某個區塊鏈項目就向外界透露它將發幣100億枚。但值得注意的是,ICO在國內早已被叫停,所以這樣的項目不靠譜,更不合法。
不難看出,一些區塊鏈項目中的玩法與套路,與數年前流行的P2P金融幾無差異,而在近來P2P不斷“暴雷”的同時,區塊鏈也迎來的自己的“寒冬”。根據火幣區塊鏈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同時統計到眾籌成本價和***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27個,其中有1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0.3%。5月份同時統計到眾籌成本價和***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21個,其中有16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6.1%。
而到了7月,同時統計到眾籌成本價和***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45個,其中有3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86.67%。而且45個項目中,只有4個(占比8.89%)項目漲幅為正,41個(占比91.11%)項目漲幅為負。
伴隨于此的便是各種區塊鏈公司、交易所等關閉的新聞。“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大量區塊鏈項目的失敗讓筆者不禁想起了曾經被形容為“顏色都不夠用了”的共享單車,如今大部分卻躺在墳場里腐爛變質,也恰如一陣風刮起的那些豬,最終摔死在地上,成為一灘爛泥。
一時間,區塊鏈似乎也成為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變為了一株毒草讓人避之不及,但這事并不能全怪在區塊鏈它本身上。
斷腸毒草?其實亦可為良藥
如果說除數字貨幣外區塊鏈就別無他用了,那也是對它誤解了,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應用中的一種。而事物也總會有兩面性,一位投資者就認為,在大家見證了如今區塊鏈的虛假繁榮后,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區塊鏈的應用探索上去,而這些可能會比數字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
當然比特幣仍是目前區塊鏈應用中相對最為成熟的一個,而在其他一些應用,其實也借用了比特幣區塊鏈。比如說存證,但這要引出另外一組可能近來比較熱門的詞語:電子合同與電子簽名。
簡單來說,電子合同/電子簽名技術就是提供一份在線的非紙質合同與簽章的服務,以解決傳統紙質合同與簽章過程中的易丟失、易破損與不易保存等問題。而通過區塊鏈技術,該技術有望具有更強的能力。如一家電子簽名廠商的創始人就認為,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 防篡改等技術特性,與電子數據存證有著天然的強關聯。
確實,像電子合同,由于它本身就是電子數據,所以它具有易篡改與易刪除等安全缺陷,這并不利于該服務的長期發展。因此,為了使用戶在合同服務平臺上簽署的文件與合同具有真正的法律效用,廠商需要對電子合同簽署的全過程進行存證。而在根據區塊鏈技術而實現的法鏈應用中,平臺將對合同簽署的關鍵環節進行存檔,并將關鍵信息與數據分布存儲到整個區塊鏈當中,從而實現電子合同的全流程存證。
同時,筆者所接觸到的其他兩家廠商的負責人也均認可了電子合同與區塊鏈的結合具有很大潛力,其中一位就表示到,傳統的存證模式安全等級依然很高,但是一旦被黑客攻克,或自身服務器出了問題,造成的后果將會非常嚴重,所以他們正在聯合多家機構以嘗試用區塊鏈技術來攻克這一問題。
不過,他也承認,目前市場中對于區塊鏈的探索仍都屬于初級階段,大家也都是在進行探索,離實現真正的區塊鏈存證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總體而言,比起瘋狂的炒幣,我們可以看出區塊鏈在這方面的應用更加理智也更加務實。
除此之外,一些公司也在探索區塊鏈在于其他方面的應用,比如在音樂、游戲和影像視頻上,他們試圖用區塊鏈的透明度來解決相關行業的問題。但在這里,區塊鏈能夠處理的依然還只是證偽,而不會***盜版這個固有的頑疾。
仙藥與毒草,區塊鏈到底是什么?
其實,區塊鏈它就只是區塊鏈而已。說到底,區塊鏈只是眾多全新技術中的一個,如同筆者之前寫過的AI,它***潛力而又充滿了爭議,用的好它是萬靈仙藥,但用不好它又是斷腸毒草。
對于企業來說,或許最為恰當與理智的做法就是不盲目地以此為噓頭進行炒作,而是真正的去結合自身業務特色進行一些相關的探索與嘗試。
記得是在區塊鏈最為紅火的那段時間時,在某個大會上,當嘉賓分享的是其他一些區塊鏈應用(如追溯與公證等)時,臺下觀眾意興闌珊,甚至有的打起了哈欠并閉上了眼,而一旦嘉賓所講述的內容與數字貨幣相關的話,這些觀眾又立馬如同“打了雞血”,一個個都興奮了起來。
追逐利益本身無關對錯,但這種熱捧并不會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價值。 風來風去,樓起樓塌,摔死砸死的還是那群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