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數據遷移到全閃存存儲時需考慮的三件事
如今,評估新硬件通常始于性能:速度、可靠性、停機時間。對于許多企業而言,績效指標是購買一種產品而不是另一種產品之間的決定性因素。由于傳統上將性能轉化為結果,因此該模型可以使用多年。
但是,希望采用全閃存存儲系統的企業必須創建一個新的決策矩陣。使用全閃存存儲,其性能是給定的,速度和性能都內置于核心技術中,這意味著產品之間幾乎很少有或沒有性能差異。
大多數公司將在五年內轉向全閃存數據中心
隨著數據對人們生活和業務的每個部分變得更加不可或缺,組織必須存儲和處理的數量將繼續增長。因此,IT部門必須在較少的基礎設施上整合更多數據。由于企業必須為內部和外部客戶提供更好、更具吸引力的經驗,因此數據中心的作用將繼續擴大。
為了跟上當今不斷增長的數據增長和應用程序開發的步伐,需要一個新級別的智能IT系統來應對數據挑戰,并有效地從數據洞察到行動再到發現。隨著這種趨勢的持續,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將采用全閃存的思維模式。根據調研機構的預測分析,云就緒解決方案,以及面向未來的投資是新一波的智能存儲浪潮的一部分,可以帶來成功的數字化轉型。企業在選擇全閃存產品時必須考慮這些新因素。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全閃存存儲,評估全閃存存儲產品的挑戰變得更加明顯。調研機構TechTarget Research公司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51%的存儲客戶預計他們將在未來五年內運營全閃存數據中心。
這一結果意味著人們正在進入第三波全閃存存儲,這種技術是新常態。性能(***波)和經濟(第二波)不再是為企業尋找***全閃存產品的良好措施。現在是為全閃存存儲創建一個新的決策矩陣的時候了,它正迅速成為業務關鍵型應用程序的默認存儲層。
企業應該在選擇產品時考慮以下三個新因素,而不是過分關注績效。
因素1:預測
企業客戶和員工希望數據始終可用,更重要的是即時可用。如果數據不存在或未提供正確的信息,則存在應用程序數據差距。通過在數據中心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進行預測分析,企業可以為當今人們期望的實時分析收集大量廣度和深度的數據,這樣做可以縮小差距。
全閃存存儲從基礎設施堆棧中提取遙測數據,從而提供完整的跨堆棧視圖。使用具有預測功能的全閃存存儲意味著企業可以使用這些數據來預測和防止基礎架構堆棧中的問題。通過改進基礎設施的管理和支持方式,他們還可以提高生產力和效率。
企業還可以在數據中心使用機器學習和預測分析來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客戶體驗。實時預測分析可以幫助解決客戶問題,并防止額外的客戶服務呼叫。鑒于許多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優質的客戶服務是競爭產品之間為數不多的真正差異化因素之一。
因素2:云就緒存儲
企業已經轉移到云存儲,因為它在經歷了成本增加和使用傳統基礎設施分散數據后具有靈活性和成本優勢。在滿足企業的日常IT需求的同時,IT部門也在制定利用基于云計算的產品的戰略。雖然許多企業主要使用云存儲進行長期保留和災難恢復,但新的用途正在出現,特別是在數據中心的云應用和云應用開發中。
在考慮存儲選項時,必須牢記數據不僅僅停留在數據中心。它必須在本地設備和公共云之間輕松移動。無論當前使用云,企業在評估存儲解決方案時都必須考慮將云準備作為一項重要要求。借助云就緒存儲,他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部署閃存,并將應用程序分配到***類型的存儲,以滿足價格和性能要求。隨著需求的變化,可以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更改分配。
沒有使用公共云的企業也有信心可以隨時快速遷移到公共云,從而在數據中心創建靈活性。現代存儲方法可以本地鏈接主存儲、二級存儲和公共云存儲,因此企業可以輕松移動應用程序數據并避免供應商鎖定。例如,他們可以在Azure和AWS中托管主卷和歸檔層。因此,部署后,本地存儲部署就可以立即在云端部署。
因素3:永恒
不久前,一家企業的IT部門購買了一個存儲系統,使用了三到五年,在此期間經歷了痛苦的升級和替換升級以跟上需求的增長。現在,憑借當今閃存系統的性能和密度,更新周期越來越長。然而,其他技術與數據中心相互作用,尤其是核心處理器和存儲介質技術的發展,其仍然具有相對短的升級周期。
企業經常執行需要即時結果的任務,例如實時分析、商業智能、實時交易。這些應用程序會增加性能需求,并降低對低延遲存儲的需求。但人們并不確切知道明天的技術需要什么。近年來,這一事實意味著在相對較新的基礎設施上進行昂貴的更換和升級。
企業也正在擺脫大規模的資本支出和資本支出模式。許多人現在轉向運營IT模型,這意味著使用簡化會計和管理的消費模型。當企業使用具有類似云計算的即用即付模式的全閃存存儲時,成本會下降并且投資回報率(ROI)會增加。此外,他們只需為其使用的服務支付費用,并避免在設備在幾年內過期時貶值的大筆費用。
該解決方案涉及尋找提供下一代技術路徑的基礎設施。購買全閃存存儲時,企業必須尋找能夠擴展到尚未發明的新技術的系統。他們應該尋找具有可靠性保證和內置技術更新的供應商。憑借面向未來的平臺和有保證的可用性,企業具有更大的架構和財務靈活性。
結論
企業很容易專注于性能和可負擔性,這是他們在評估全閃存存儲時使用的熟悉且可量化的指標。但是,專注于這些品質可能會錯失使企業通過技術發展所需的能力和智慧。現在是超越這些復雜措施的時候了,并根據當今至關重要的標準評估全閃存技術,預測、云就緒和永恒將在未來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