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泵車失蹤案的背后…..工業互聯網的黑色產業可能正在成型
我們曾在不計其數的文章里看到過設備實現智能互聯之后帶來的種種好處,比如設備所有者可以隨時隨地知曉資產的運行狀態,比如制造商在設備出現故障之前就能提前進行預測性維護,再比如生產商能夠根據收集到的數據更好的迭代產品.......也就是所謂的“工業互聯網”。
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不僅為產品使用者帶來了更好的體驗,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商業模式也由此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制造商不再單純的“以產品為中心”,而是轉向了“以效果交付為目標”的全新模式,服務的價值也越來越被看重。
未來聽起來很美好?但是最近進行終審判決的一起案件,卻為工業互聯網晴朗的天空蒙上了一片烏云。
事情還要從2016年初的一件怪事說起……
十億泵車“失蹤”案
注:公眾號“黑奇士”在《首例工程機械黑產案:三一重工內鬼勾結價值十億泵車“失蹤”》一文中詳細報道了這起案件。本文中關于案件的描述引自該文。
2016年初,有件怪事引起了三一重工ECC控制中心的注意:全國多臺重型機械開始在后臺系統里“失蹤”,銷售回款受到很大影響。每臺機械價值數百萬,失聯機械總價值高達10億元。
在工程機械行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施維英等都是業內知名企業。因為泵車價格昂貴,每臺車的價格在300萬到600萬元之間,高端的86米、101米泵車市場價格在千萬以上,很少有公司付全款購買,一般都是采用“以租代售”的方式銷售。
所謂以租代售,就是客戶會跟銀行和公司之間簽一個三方協議,泵車先拿去使用,每個月結算租金,幾年之后泵車的產權開始完全歸客戶所有。
為了保證租金能按時到賬,三一重工、中聯等企業,都會在泵車中安裝遠程操控系統(三一公司叫ECC系統),系統會把機器的GPS位置信息、耗油、機器運行時間等數據傳送回總部。如果客戶每個月正常回款,則機器運行正常;如果回款延后,泵車的運行效率會降低到原來的30%至50%,如果再拖延,機器會完全鎖死,無法運轉。
這種銷售方式,保證了重工企業的現金流穩定而豐厚。而機器“失聯”,也成為工程機械界最可怕的事情,那意味著,機器上的ECC系統被人破解,公司無法鎖定機器狀態,也就對客戶的回款完全沒有了控制能力。
后經警方調查發現,ECC系統被破壞的元兇是一個專業破壞遠程監控系統GPS鎖機的犯罪團伙,其中甚至有暗藏在公司的“內鬼”。他們熟知系統操作,里應外合,利用公司系統漏洞進行遠程解鎖,從而獲取不菲利潤。
無獨有偶,工程機械詐騙黑幕的受害者遠不止三一重工。
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山東某工程機械公司自2009年起調整銷售政策,降低首付到20%,200萬的挖機只要繳納40萬元首付,就可以把車輛提走。這項政策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包工頭和租賃公司,短短時間內有1.3萬客戶與該公司簽訂了合同。為了防止機械失蹤,該公司還專門在機器上安裝了“黑匣子”(其實就是遠程控制系統和GPS,只不過行話叫黑匣子)。
即使是這樣,也有不少客戶繳納了頭幾個月的租金之后,杳無音訊。
2012年5月,現金流斷裂的該公司不得不向煙臺警方報警求助。根據辦案民警介紹,詐騙團伙買了這些挖掘機、鉆機之后,馬上就在山東一些二手機械市場進行了專業處理,拆掉黑匣子,更改型號銘牌,改裝涂漆,讓人即使站在機器前面也認不出來。
從“以租代售”到“產品即服務”
時光荏苒,“以租代售”在物聯網的新時代背景下有了一個更加洋氣的名字——“產品即服務”。
什么是產品即服務呢?簡單來說就是企業不再以產品的所有權來建立市場。過去,顧客購買產品后,就獲得了產品的所有權,但是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摒棄這種過時的模式了。
ICE是一家在中國運營的商業清潔設備制造商。它成立于2011年,向清潔公司和物業經理銷售自動洗地機、吸塵吸水機和地毯抽洗機等產品。ICE 副總裁馮學炎如此表示:“我們想要開創一種按月計費租賃的模式。客戶可以從我們這里租賃設備,期限可以是一至三年,我們提供維修服務,等到租賃期結束,客戶可以租賃新的設備。這種模式類似于汽車或者工業廠房設備租賃市場。”若想這種模式奏效,制造商需要隨時知道他們租賃出去的設備所處的狀態以及被使用的情況,遠程監控系統和物聯網平臺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類似的,Rolls Royce公司不再只是向客戶出售飛機引擎,它推出了一項稱為TotalCare的服務產品,該產品只銷售每臺引擎的工作小時數。從定期保養到全面管理,Rolls Royce擔負起確保引擎正常運行的責任,為引擎的性能保駕護航。同樣,物聯網技術在其中功不可沒。
和十幾年前重工機械行業的“以租代售”相比,如今的“產品即服務”似乎也就是監控的手段更先進,平臺的功能更完善罷了,但潛在的隱患卻一樣存在。一旦切斷了這些智能互聯設備的聯網功能,設備所有者就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最近發生在ofo小黃車上的一起事件就為從業者敲響了警鐘。有報道顯示,一家ofo單車的智能鎖物聯網通信服務商的相關負責人透露,由于ofo超過半年時間不能支付其智能鎖通信服務費,該服務商將對其業務涉及的300萬輛單車智能鎖內物聯網卡陸續“停止服務”。而“停止服務”后小黃車將無法定位、無法遠程升級維護、密碼更替失靈、用戶關鎖后無法自動停止計費。
雖然ofo回應表示不存在所謂的“停卡”問題,不會存在信號被掐斷的問題,車輛可以正常使用,不會受影響。但這仍然說明了構建在智能互聯產品之上的新商業模式面臨的諸多問題。
換言之,如果不能保證聯網設備和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工業互聯網模式將遭受巨大挑戰,
工業互聯網領域是否會誕生黑色產業?
看到上面的一系列事件,有人可能會說:XX公司之所以會遇到這種問題,還不是系統不完善,公司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但你真的天真的以為,做好了這兩點就能避免問題的發生?
有時候,企業面臨的可能不只是一個內鬼,一個團隊,而是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正如前文所述,依靠對重型機械的“改裝手藝”,二手市場的商家們干的紅紅火火。看到有人靠騙買機器發了財,甚至有整村的人都去買挖機“致富”。甚至有人做出了一整套騙買攻略,比如假身份證去哪里買、合同怎么簽、租金交幾個月風險最低,買來機器去哪里改裝便宜,改裝完去哪里賣,可以說是“一條龍服務”。
未來,在工業互聯網的市場里,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誰又能保證同樣的情節不會再次上演?
互聯網時代,黑客會利用你的手機短信和上網功能,偷一些流量,然后去找下游的SP商分錢;物聯網時代,黑客可以利用你機器設備中的漏洞,直接侵吞你的實物財產。
近年來,傳統工程機械廠商利用工業互聯網技術開拓了新的商業模式,也一時成為各行業效仿的榜樣。但是在商業模式的實際落地之中,卻會不可避免的遭遇種種問題,有時候,這種問題并是來自于技術和管理,還有人性的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