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百度已經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高端芯片
“中國改革開放40年,迎來了IT產業爆發式的增長,但是高端芯片一直靠進口。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我們這一代從業者心中永遠的痛。但是當進入到人工智能時代的時候,情況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我們將靠自己研發的高端芯片去滿足全世界對于AI能力的需求。” 7月4日,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Baidu Create 2018)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首次向外界公布了百度自研的AI芯片“昆侖”,這標志著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面世。
“昆侖”是百度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分為訓練型“昆侖818-300”、推理型“昆侖818-100”兩款。“昆侖”采用14nm三星工藝生產,內存帶寬可達512GB/s,運算性能高達260Tops,是目前為止業內設計算力最高的AI芯片,但功耗僅有100+瓦特。
“昆侖”的誕生是百度AI加速器八年積累的成果。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崛起,AI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中。每過兩年數據便會翻一番,而計算模型的復雜度對算力的要求則會有5倍的增長。這意味著,每過兩年,AI對算力的要求會有十倍的提升。因此,從2011年起,為了深度學習運算的需要,百度開始基于CPU、GPU和FPGA的AI加速器的研發,從那時候起,基本上每年都獲得超過兩倍的計算性能提升。在大規模AI運算的實踐探索中,“昆侖”應運而生,它的運算能力比最新基于FPGA的AI加速器,性能提升了近30倍。
“昆侖”的“云端全功能”價值,既體現在對數據中心、公有云和無人車測試研發等場景的云端全場景覆蓋,也包括了對于常見的開源深度學習算法之外的,大規模語音識別、搜索排序、自然語言處理、自動駕駛、大規模推薦等具體場景的通用性適配。
“芯片的成功,需要有生態的支持,這方面百度有較好的條件”,中國著名計算機專家,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百度一貫重視AI,做AI芯片可以發揮百度在AI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且做出的芯片可以首先在百度自己的AI平臺及其應用上得到應用,通過應用可以推動芯片的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正如倪光南所言,作為國內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百度已經形成了包含芯片、深度學習框架、平臺、生態在內的完整AI技術布局,并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公布了百度大腦3.0的技術進展,及DuerOS、Apollo等場景的落地進展。深度學習框架、AI應用場景與百度AI芯片形成的三位一體的完整生態,將成為百度AI芯片快速發展的動力引擎,并最終形成一體化協同發展的“AI體系”。
“‘昆侖’芯片跟芯片之上的軟件、開發框架、各種各樣的應用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平臺和生態系統,一起在支撐著數十萬的開發者,為社會造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李彥宏表示。據悉,未來百度將面向智能汽車、智能設備,語音圖像等更多場景展開芯片布局,持續打造AI時代的中國“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