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工智能應用,將如何落地開花?
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進入“務實”階段。2018年初,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宣布成立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專家咨詢組,會議詳解了關于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精神。
在政府的號召下,上海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意見正式出臺,提出全面實施“智能上海(AI@SH)”行動,上海是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的一大發展重點。張江作為上海人工智能發展的產業核心基地,已經涌現出數批優秀領先的高科技企業。
5月25日,達觀數據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經濟和科技委員會和張江高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與上海浦東軟件園聯合主辦2018長三角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張江峰會,攜手數家中國人工智能領先企業,給你一場不容錯過的AI風暴。
首屆長三角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張江峰會,四大亮點等你來
亮點1:明星企業匯聚,探討AI應用落地
人工智能只有通過落地應用才能檢驗技術的實際價值。誰能匹配更好的應用場景,幫客戶真正解決問題,誰便可以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如何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的產業實踐?如何拓展市場規模獲得發展?企業如何借力人工智能技術拓展自己的生態圈?
這些問題并沒有標準的答案,本次峰會匯集SAP、微軟、寶馬中國、滬江、云知聲、喜馬拉雅、森億智能等多家人工智能領先企業,他們一一分享在這場探索中他們的視角和心得。
亮點2:看資本價值風向,了解市場發展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加持。達觀數據在發展初期也分別獲得了真格基金和軟銀賽富的數千萬投資。在人工智能走入應用階段,資本市場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企業的發展?他們對于市場的未來有怎樣的判斷?本次峰會國內著名投資機構真格基金將和大家分享他們對人工智能市場的看法。
亮點3:洞悉學術前沿,連接產業未來
業界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關注技術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求,而學界更看重理論方法和模型是否完美,性能是否可進一步提升。兩者如何結合來促進人工智能在產學研閉環上的發展,需要不斷的碰撞和交流。本次峰會隆重邀請了全國自然語言處理專家——復旦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黃萱菁博士,和大家分享自然語言處理最前沿的學術發展。
亮點4:政府視角,熟知人工智能如何獲得加持
在今年兩會期間,人工智能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表明人工智能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機遇。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到2542家,其中中國企業數量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上海作為全球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人工智能發展中將會有怎樣的機遇?本次大會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經濟和科技委員會和張江高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也特別邀請到浦東新區、張江集團和浦軟孵化器的領導,談談他們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看法。
重磅嘉賓匯聚,約嗎?
-1-
顧旻曼女士是真格基金的董事總經理,主要負責移動互聯網以及垂直互聯網領域。自2012年加入真格基金以來,已經投資了包含大姨嗎、出門問問、青藤云安全、凹凸租車、橘子娛樂、Feel、Papi醬等60多家互聯網和消費領域的種子期公司,并在多家創業公司擔任董事。顧旻曼女士是2016年創業邦評選的40位40歲以下投資人之一,2017年福布斯亞洲評選的30位30歲以下金融領袖之一。
在加入真格基金之前,顧旻曼女士任職于盛大創新院,參與投資并管理移動互聯網項目,并曾經在盛大集團參與全面預算流程改造以及盛大文學電子書及云中書城運營。
-2-
黎文憲博士為SAP高級副總裁,物聯網供應鏈與戰略項目 – 亞太、日本與大中華區負責人。 他的團隊致力于物聯網供應鏈的新產品,例如SAP運輸管理、SAP擴展倉儲管理、SAP全球追蹤與追溯,SAP運輸資源優化與SAP互聯生產安全。同時,他的團隊也負責大中華區與亞太的例如華為,NTT這樣的戰略合作伙伴與客戶的合作創新。此外還負責在SAP內存數據庫平臺SAP HANA中構建預測分析功能。
他自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擁有金融MBA學位。黎文憲博士的研究興趣包括數據庫、分布式計算、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優化和調度以及物聯網。
在加入SAP之前,曾在位于美國硅谷的IBM阿爾馬登( Almaden)研究中心工作;并且是2007年IBM研究獎和2004年CeBIT美國最佳企業軟件獎的獲得者。他共同參編編著3部由Springer出版的著作 ,合作撰寫在各領域的出版的100多篇期刊和會議論文,合作發明了100多個已經授予或者在授予流程中的美國專利。
-3-
黃萱菁教授1989-1998 年間就讀于復旦大學,獲計算機理學博士學位,之后留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信息檢索,2006年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 年至2009 年在美國馬塞諸薩大學智能信息檢索中心從事訪問學者研究。中國計算機學會術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文信息處理專委會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自然語言理解專委會委員,ACM和ACL會員,《中文信息學報》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和863計劃同行評議專家。
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近百篇論文,負責的多個科研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曾任2004年自然語言處理青年學者研討會(YSSNLP)總召集人,2009年亞洲語義網學術會議(ASWC)組織委員會主席,2010年國際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COLING)tutorial主席,2014年CIKM會議競賽主席,2015年WSDM會議組織者,2016年全國計算語言學會議程序委員會副主席,2017年國際自然語言處理與中文計算程序委員會主席。并多次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信息檢索的國際學術會議IJCAI, ACL, SIGIR, WWW, EMNLP, COLING, CIKM, WSDM擔任程序委員會委員和資深委員。
-4-
夏海榮是W3C SSML1.1的共同作者,擁有多項國內外專利,1998~2001年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碩士學位,自然語言處理方向;2006年~2016年間,任職于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擔任資深語音科學家,主要研究多語言語音合成技術,成果輸出到微軟各主要產品(Windows、Cortana、XiaoIce等);2016~2017年間,任職于人工智能創新企業“獵戶星空”,擔任交談式對話系統負責人,成果輸出到“小雅”智能音箱;現任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負責智能學習實驗室的技術工作,研究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改進和提升教育場景下的“教、學、練、測”的體驗和效果。
-5-
彭垚是七牛云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實驗室創始負責人,復旦-七牛深度學習實驗室副主任,主導了七牛云人工智能方向的技術和產業發展,在富媒體大數據,計算機視覺,分布式并行計算,大規模機器學習系統方面的業內專家,曾在IBM全球系統和科技實驗室擔任架構師和研發主管多年,業內超過10多年的研究到產品到商業化經驗,發表超過10篇美國法國專利,對產業創新有獨到的理解。
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企業專家,在峰會現場還有來自微軟亞洲研究等國際知名企業大咖,他們分享的也許就可以為你提供看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視角。
人工智能的發展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推動了不同行業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2018年在聚焦人工智能發展應用落地的一年內,企業、資本、政府、學術將如何發力?5月25日長三角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張江峰會等你一起來探討!
立即報名:
5月25日長三角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張江峰會: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4430504779000?utm_source=搜索活動列表頁&utm_medium=&utm_campaign=search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