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識別系統已進入法院進行試點
舒城縣法院杭埠法庭近日在審理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中,使用了庭審語音識別系統,這也是杭埠法庭作為試點法庭首批安裝庭審語音識別系統后***次使用該項技術。
庭審過程中,按照審判員、書記員、原被告預先設置角色,語音文字轉換時自動注明發言人角色,區分庭審發言對象及發言內容。語音及識別結果實時保存,只要保持正常語速,發音基本準確,系統即可轉化,具有很高的準確性,極大的減少了文字錄入的時間。原本這樣一起復雜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的庭審,1個原告,4個被告,傳統方式書記員錄入可能需要2個多小時才能審理結束,而通過引入庭審語音識別系統,1個多小時就將案件審理完畢,提高了庭審的效率。
為有效緩解案多人少矛盾,杭埠法庭自成立以來,充分依托信息化助力審判執行工作,這次通過“庭審語音識別系統”倒逼庭審規范高效,以語音識別輔助書記員庭審記錄,明顯提升了庭審質量和效率。除庭審記錄外,杭埠法庭還將在調解、合議庭記錄等更多領域試用語音識別記錄,充分利用信息化優勢,助力打造新時代的“智慧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