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物聯網(13):結束語
本系列文章:
- 通俗易懂物聯網(1):什么是物聯網?
- 通俗易懂物聯網(2):物聯網的特點
- 通俗易懂物聯網(3):物聯網產業鏈
- 通俗易懂物聯網(4):云技術與物聯網
- 通俗易懂物聯網(5):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 通俗易懂物聯網(6):組網技術
- 通俗易懂物聯網(7):物聯網網絡 VS 計算機網絡
- 通俗易懂物聯網(8):物聯網的數據
- 通俗易懂物聯網(9):物聯網終端操作系統
- 通俗易懂物聯網(10):物聯網行業狀態
- 通俗易懂物聯網(11):物聯網解決方案設計
- 通俗易懂物聯網(12):運營商如何面對物聯網
感謝大家看到了本系列的***一篇文章,相信大家通過本系列文章已經對物聯網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就像十幾二十年之前的互聯網一樣,物聯網正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各個傳統行業,我們的未來會因為物聯網而不同。
主要內容回顧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前面各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篇文章介紹了政府在發展物聯網中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并給出了物聯網的定義。我國已將物聯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升為國家發展重點,并列在了《“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物聯網是在某一行業內,終端設備通過近距離通信技術實現物物之間相連并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用以提高行業效率的網絡技術。
第二篇主要介紹了物聯網的特點,包括: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物聯網是物物之間的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具有行業性、物聯網的物物相連是眾多物聯網終端設備之間的相連。
第三篇文章介紹了物聯網產業鏈,國際國內的物聯網玩家紛紛涌入這個行業,但目前還沒有哪家公司一家獨大,包攬該行業的所有業務和產品。從技術架構上來說,物聯網自底向上分為感知層、網絡物聯層、數據應用層。
第四篇文章介紹了云技術與物聯網,雖說云技術不是因物聯網而生,卻是為物聯網而來。從云技術的多個特點可以看出,它注定會成為物聯網的好搭檔,在物聯網時代大放光彩。
第五篇文章介紹了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包括:Wi-Fi、ZigBee、藍牙、iBeacon、RFID、NFC和IrDA。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的使用場景靈活地選擇最合適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第六篇文章介紹了組網技術,為了便于說明,定義了五個距離段:0~10cm(Distance-1)、0.1~1m(Distance-2)、1~10m(Distance-3)、10~100m(Distance-4)和100m以上(Distance-5),在不同距離段有其適用的無線通信技術。
第七篇文章介紹了物聯網網絡與計算機網絡的差別,包括:網絡拓撲的差別、終端數量的差別、網絡覆蓋范圍的差別、終端能力多樣性及自我標識的差別、要求設備始終工作、安全性要求的差別、路由協議的差別和數據的上行與下行的差別。雖然物聯網技術理論基礎仍然是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技術,但傳統的TCP/IP協議并不適用于物聯網,需要進行改進或升級。
第八篇文章介紹了物聯網的數據,數據分類包括:靜態數據與動態數據,能源類、資產屬性類、診斷類和信號類數據。物聯網數據的特點包括:關聯性和時效性。基于數據的重要性,在物聯網中建議采用以數據為中心的設計思想。
第九篇文章介紹了物聯網終端操作系統,其具備的能力包括:硬件控制能力、軟件遠程控制能力、豐富的網絡能力、計算能力、系統大小的可伸縮能力、支持云技術能力、系統的自我生長能力。為了培養物聯網行業的技術生態鏈,設計物聯網終端操作系統是一項值得長期研究并投入實踐的工作。
第十篇文章介紹了物聯網行業狀態,物聯網行業的參與者包括:芯片廠商、模塊廠商、設備制造商、終端設備廠商、行業集成商—方案廠商、公有云服務商、技術標準組織和核心網基礎建設廠商。
第十一篇文章介紹了物聯網解決方案設計,包括:物聯網網絡搭建、設備管理、協議設計、應用場景、系統維護、新建系統還是在舊系統上進行物聯網升級、與外部系統的接口、供電與安裝等。
第十二篇文章介紹了運營商如何面對物聯網。在物聯網時代,運營商可在這些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核心網絡建設、物聯網接入網建設及入網認證、行業物聯網建設及業務套餐設計、云技術服務。另外,運營商可以考慮從這些行業進入物聯網:對空間有新要求的行業、協同操作或自動化要求高的行業、能源行業。
未來展望
未來的物聯網會以怎樣的面貌展現在大眾的面前呢?我們猜想會是這樣的:
***,未來的物聯網將會以泛連接為基礎,邊緣計算得到充分體現,機器學習發揮其價值。這里的泛連接是指物聯網連接的覆蓋范圍更廣,而云計算逐漸向邊緣計算遷移,數據的價值可以通過機器學習被深度挖掘。
第二,物聯網的***形態是數據的快速響應,預測性計算成為主流。
讓我們一起擁抱已經到來的物聯網時代!
【本文是51CTO專欄作者周兆熊的原創文章,作者微信公眾號:周氏邏輯(logic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