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QQ突然能注銷了?近年推行的大好事你知多少
最近,“QQ號可以注銷”的新聞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騰訊QQ短暫上線了帳號注銷服務,但一段時間后又再次下線。

根據騰訊的解釋,這次只是灰度測試,待到功能優化后注銷服務會再次上線。
QQ能注銷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長久以來,中國互聯網一直存在一種挺獨特的現象——注冊帳號通常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一旦注冊,ID伴你一生。
而這種現象在國外卻是有些異常的,注冊某些國外的網絡服務如Google等等,很多時候你就能夠找到注銷按鈕,把帳號完全刪除掉。

不能注銷ID其實并不是什么好設定,一方面這會導致可用ID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這意味著用戶的數據會永遠在服務器保留,不想用某個網站的服務但信息還存它那,這多沒安全感!
另外,由于沒法注銷ID,所以在綁定手機的情況下,想要換個ID往往也是難以操作的。毫無疑問,QQ號碼可以注銷,稱得上是一件大好事。
實際上,最近國內越來越多的網絡服務可以注銷。除了QQ外,微信、新浪微博的帳號也紛紛增加了注銷機制。
為何此等好事會突然從天而降?這和工信部推行的新規有很大關系。

網絡帳號可注銷
先來說說上文提到的帳號注銷機制的推行吧。其實不少網友對帳號無法注銷,早已經怨氣滿滿。不少網友都反映國內互聯網服務無法注銷帳號的問題,工信部對此作出了回應。
工信部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個人發現網絡運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刪除其個人信息;發現網絡運營者收集、存儲的其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予以更正。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措施予以刪除或者更正。
在工信部的推動下,越來越多互聯網服務提供了注銷服務。拋開QQ,還有其他很多例子,例如微信長久以來是不能注銷的,但在去年下半年終于上線了注銷服務。
而同樣新增注銷服務的還有新浪微博、淘寶、支付寶等等,雖然仍有很多網絡服務不能注銷,但在巨頭的帶動下,還是可以抱以樂觀的預期的。
另外如果你發現某個網絡服務不能注銷,不妨投訴到工信部,說不定和投訴運營商禁止修改套餐一樣,會有奇效。

預裝App必須可卸載
除了推動帳號注銷機制,互聯網的其他服務也得到了規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App變得越來越移動化,但App也突然越來越移不動了——起碼你就很難移動預裝的App。
不少手機無論iOS安卓,都預裝了越來越多的App,對于這些預裝的App大家并不一定能用上其功能,但還是得讓它們白白占據著空間。
手機廠商是否強行喂你吃App的權利?很多用戶并不如此認為。而工信部的一紙規定,更是讓預裝App們愈發沒有立足之地。


工信部在2016年發布相關規定,要求手機廠商和軟件商應確保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所有預裝軟件必須可卸載。
在之前,不少手機廠商會和第三方合作,在系統中預裝無法卸載的第三方App。這個規定出爐后,這類現象大大減少,雖然仍有手機廠商會在ROM中預裝第三方App,但這些App基本都能通過普通的方法卸載。
難得的是,工信部的這紙規定還影響到了iOS,頑固的蘋果也不得不為用戶提供了卸載或者隱藏某些預裝App的渠道。
取消流量漫游費
除了QQ號可以注銷,最近還有一條新聞頗受關注,那就是流量“漫游費”終于要取消了!工信部已經明確表示,將會在今年7月1日前,取消流量的“漫游費”,這意味著流量不再分省內外單獨計算。
目前的情況是運營商推出的一些流量套餐,雖然看上去不少,但卻有省內外流量的區別,全國流量非常捉襟見肘。更有甚者,還有存在市內流量,不小心過條公路,網絡流量的費用就劇增,令人頭疼不已。
毫無疑問,取消流量“漫游費”這個舉措非常符合用戶利益,如果流量總量不變的話,這可以讓用戶省下不少費用。在工信部的推動下,今年我們就能迎來全國流量統一資費的時代。
用不完的流量不清零
既然說到了流量,那就不得不提工信部在2015年推行的流量不清零舉措了。在之前,如果一個月內套餐里的流量沒有用完,那么到了下個月就會重新開始計算流量,上個月結余的流量無法繼承到本月。
例如,你的流量套餐是一個月1G,這個月用了500M沒用完,下個月的流量也只會是1G,沒用完的500M不能再繼續用。
其實全世界的運營商,所推出的流量套餐基本也是類似的方案,用不完的流量下月清零。
然而,在國內實行這樣的流量算法,依然引起了很多民眾的不滿,有人舉例餐廳吃不完的食物可以帶走繼續吃,來論證流量用不完能繼續用的合理性。對此,工信部作出了符合民意的決定。


從2015年的10月份開始,在工信部的推進下,三大運營商對所有用戶實行當月套餐數據業務流量不清零的舉措。當然,流量也并非無限期不清零,結余的流量能保留一個月,但這也已經足夠好了。
取消通話漫游費
工信部將會推行取消流量“漫游費”,之所以有這一舉措,應該是和之前取消通話漫游費有一定關系。通話漫游費大家都很熟悉了,通常人們所討論的漫游費,指的就是它。
漫游費歷史非常悠久,從1994年開始,運營商們就已經在收取漫游費了。運營商給出的理由是平衡網絡資源。
運營商稱,中國東西部網絡資源分布不均,東部網絡資源發達,資費便宜,如果沒有漫游費的話,大量用戶就會開通東部地區的號碼——當時手機號碼并沒有實名制這一說法,跨地區買賣號碼是非常方便的。
如此一來,當西部用戶使用東部號碼時候,資費收入會歸東部所有,這樣就加劇了網絡不平衡發展。漫游費的設置,可以提高跨地區號碼的使用成本,減少地區間網絡發展的不平衡。
然而,漫游費早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發展需求。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增加,漫游費昂貴、收費混亂等缺點越來越凸顯,同時運營商也越來越不靠通訊費用過活兒。
于是,工信部在去年表示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后,運營商們紛紛跟進,提前就執行了計劃。現在,國內已經基本沒有了通話漫游費一說了。
套餐必須可轉換
近年來,運營商紛紛推出了各種實惠的互聯網套餐。和傳統的資費套餐相比,互聯網套餐普遍包含的流量更多,而且在很多互聯網App中都免流,非常實惠。
然而,互聯網套餐往往只開啟給新用戶辦理,老用戶只能繼續使用又貴又少的老套餐,這令用戶心生不滿,紛紛表示新的互聯網套餐簡直就是“老用戶與狗不予辦理”。
隨后,用戶發現,工信部早已經在〔2006 〕630號文件中第二條要求:在同一移動電話歸屬地內,可以在不改變號碼的情況下,自主選擇使用本企業的所有資費方案。
一時間,工信部的投訴頁面炸開了鍋,不少老用戶都先聯系客服要求更好互聯網套餐,如果被拒,則轉而到工信部投訴。
不得不說,向工信部投訴還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運營商一旦接到工信部的反饋,很有可能立馬就換了個姿態,想換啥套餐?任君挑選!


由于用戶投訴太多,因此工信部接而約談了三大運營商,明確要求不得限制用戶的資費選擇權,如有限制用戶資費選擇權的行為,立刻整改。同時,運營商還必須明確互聯網類套餐系統的改造時間表,及時對社會公布,盡快實現為老用戶網上直接辦理。
得益于工信部的強力舉措,目前大量用戶都已經用上了更加實惠的互聯網套餐。而作為推出互聯網套餐最積極的運營商,聯通的業績或許受此影響,在去年一路走高,2017年凈利潤達25.9億,年增長231%,實著驚人。
總結
可以看到,工信部等有關部門近年的確推行了不少好事。實際上,如果你對某些服務不滿,投訴到工信部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案,那遇到什么坑爹事可以投訴到工信部?
筆者曾經撰文寫過相關內容,大家可以點此查看。互聯網瞬息萬變,希望法制法規在今后也能與時俱進,讓信息時代變得井然有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