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問答:在BAT等一線公司呆了三年的程序員們會有怎么樣的未來?
來自陳龍的回答
為什么不問問非一線公司的呢?我也想知道答案啊……
非得逼我進BAT嗎?
決定正經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認識很多人在BAT這樣的一線公司,本科生進去,三年能拿到50萬年薪的應該極其少數吧。
本科985畢業,有幸進入一線互聯網公司的同學,在一線城市(加杭州)研發崗位年薪基本在12K*14(含年終獎)。
大部分合格的一線開發者,不被末位淘汰的話,基本就是第二年比第一年漲薪10%-15%左右。大概就是第一年12*14=16.8w,第二年14*14=19.6w,第三年16*14=22.5w。
一線大公司其實也是由諸多個小部門組成的,每一個部門可能負責一個產品,每一個部門和外面的小公司差不多。自己的收入與所在的部門收入緊密掛鉤。比如騰訊游戲里面那十來個死扛開發出的王者榮耀,十來個人給騰訊帶來巨大的收益,人家年終獎拿麻袋裝錢也很正常的。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都在一個半死不活的部門里,做一個平庸的基層程序員,對外依然還是有那種BAT程序員的榮耀感。
大部分的一線互聯網企業程序員,如果沒有父母的幫忙,也買不起所在城市的房子。在北京的,在BAT這種民企,拿京戶的概率為0。
大部分人可能就像我認識的大哥一樣——
大哥今年34歲了,畢業于長春理工大學,至今畢業了10年了。畢業后先在百度那里工作了快6年,這六年間攢了錢在長春買了90多平房子。
29歲的時候,結婚,第二年生下一個孩子。從百度離職,嘗試過帶著老婆孩子回長春,但是長春那地方工資太低了。
在長春待了一年,又帶著老婆孩子重回到北京,給一家子在天通苑北租了大房子。以后端開發小組長的身份進入當年風頭正茂的E租寶。在E租寶待不到一年,又在長春又買一套房,當時感覺還是得回去長春。
他在E租寶倒閉之前,感覺公司快出事了,在風波之前就離職了。隨后以CTO的身份進入北京的一家賣麻辣小龍蝦的公司,工資加期權一年在48w左右,工作十年了,也沒有達到題主的三年五十萬。
最近大哥想著把長春的兩套房賣了,可以在北京付半款買一套了。
我想大部分的一線互聯網企業的程序員可能和大哥差不多——
畢竟真牛逼的人還是很少的。
一匿名用戶的回答
幫老公回答,他很少刷知乎。(所以對于有女友了嗎,快結婚了嗎?這個可以不用回答了。)
15年入職的,所以是入職兩年半,快三年。有一點點不符合見諒。
目前是打算繼續留在公司的,不過有考慮要不要跳部門。因為現在其他部門來挖他的人挺多。現在的部門并不是很牛的部門,但是老大對他很好,晉升非常快,薪水也不會虧待。
這個只是目前打算,不代表不會跳槽。跳不跳是看時機的,如果真的有好的創業機會,還是會選擇拼一把的。要跳到別的公司也是一樣,看發展和待遇。
今年算上股票(股票按目前市值除以4算,因為分四年解禁嘛),有七八十萬的年收入,明年應該能有130萬+
上面也說了,留下的原因是晉升快,薪水也沒虧待,主要每次加薪給股票都是超我們預期的。第一次以為能加多少,美滋滋的,結果加了一倍,第二次有了上次的經驗,對加薪多少有了數,沒想到加薪是算對了,還多了一百多萬股票。于是被念叨了兩年的跳部門,還是選擇心甘情愿留下來。
想到他剛工作大概半年時,就有第一個挖他的人。那時他一萬多,別人給兩萬多挖他。當時還覺得跳槽加薪真厲害,現在回頭看,并不是真的拿著高薪跳槽就一定更賺了。
大公司也不是傻大個,自然懂得留住他們想要的人。且,越往上升,來挖的人越多,待遇越是好。
再有對技術的追求熱愛?
反正在我眼里他很喜歡,除了工作就是學習,現在游戲都玩的很少了。
其他的車房。
本地人,所以有房。
車牌搖號,報名后三個月搖到了,那時候還沒畢業(大概離畢業還有半年),于是家里給買了十幾萬的代步車。
應該答完了吧。
還是漏了兩個問題。
- 業余愛好,音樂,健身,游戲。
- 專業愛好,寫代碼。
會留在現在的城市,自己家鄉嘛。
至于喜歡不喜歡,有時候不喜歡,比如堵車。
Ps雖然不用回答單身與否,有沒有女友。但是還是想說,只要自己人沒問題,應該不用擔心這個。指不是人極品,或者某些條件很極端。
公司或者隔壁公司內部消化也行的,比如我身邊幾個有車有房的運營或者產品小姐姐,天天在想有程序員嗎?隔壁公司也行,快來一個。
蘭亭風雨
我最初是以云計算研發工程師的身份來到華為的,來華為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5月份華為有人在脈脈上找到我,問我是否有興趣去華為做云計算,我最初是完全忽視這些信息的,因為基本每天都會在上面收到各種獵頭或者企業HR的留言,而我在當時并沒有跳槽的打算。但后來仔細考慮了下,覺得Android開發這條路以后只會越走越窄,也可以嘗試下,于是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面試了一把,最終在六月中旬拿到了offer。這個時候我就糾結了,本來只是想試一試,想給自己多一個選擇,沒想到真拿到了offer,最關鍵的是,待遇比我現在漲了不少,于是我更加糾結了!
后來仔細權衡了下,不想去的原因無非三個:
- 覺得這個時候離職肯定會背鍋,但如果等到八月份考核結束后再走,那就不太劃算了,畢竟相當于放棄了今年的股票和年終。
- 虛榮心作怪,心理上總感覺華為比較low,而騰訊比較高大上。
- 根據一些外部的了解,華為太過狼性,不夠人性化,所以心理上會先入為主,有點排斥。
而想去的原因無非也是三個:
- 錢多。
- 比較看好云計算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而Android開發的黃金時代很明顯已經過了。
- 對于騰訊,目前這個節點上我還是不太想離開的,畢竟也挺喜歡公司文化,而且之前也一直覺得至少先呆夠三年;但對于團隊,我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團隊的氛圍,太壓抑,每天上班如上墳,所以內心里知道自己早晚要走的,只是時間問題。
最后綜合對比了下,既然難以抉擇,那就一切跟錢走吧,畢竟錢才是最實在的!于是8月份,考核結果出來后,果斷提交了離職申請。
9月6號離開騰訊,9月18號入職華為,本來是很順利成章的事,但是在入職前和大隊培訓時發生了一些事,導致我創業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于是我又開始糾結了,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在沒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居然還小賺了一筆不算太少的外快,這讓我更加糾結。
就這樣一路糾結著,去部門報道了。報道后的前三天,基本處于懵逼的狀態。一方面從客戶端開發轉到云存儲開發,跨度之大讓我一時間很難適應,雖然在此之前我已經做了很多次思想上和專業上的準備;另一方面,這三天基本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每次跟領導溝通關于我工作安排的事,他都能完美岔到其他話題上去,最終總是沒有一個結論,我也是醉了。就這樣,在工位上發了三天呆,越發感覺焦慮,而這種焦慮又進一步刺激了我創業的想法。之后的十一長假,我做了很長時間的思考,最終終于說服自己下定了決心,最后兩天還把公司名字、注冊流程、預算、創業前期可能遇到的狀況、預計的發展規劃等通通過了一遍,雖然還是很忐忑,但至少有了一些心里上的準備,只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后面事情完全發展到了另外一個方向。
節后和主管聊的時候,他反復勸我多待段時間,至少對華為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做決定也不遲,聊到我目前比較尷尬的境遇,居然還直接給我開綠燈,部門內同級別崗位任我選,就連運營、銷售、甚至HR都可以,這是我所始料未及的。關于這一點,我還是很感動的,主要是在騰訊工作這兩年,讓我很徹底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公司就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交朋友的地方,來公司工作就是打工掙錢的,永遠要和同事,尤其領導劃清界限。所以,現在的我對人情冷暖看得越來越淡,也變得越來越能隱忍,無論別人看我怎么不爽,我都可以面不改色地一直站在他面前。
又是經歷了一天的糾結和思考,最終的選擇大家都知道了,轉了運營,一方面目前的薪資確實令我很糾結,這也是之前遲遲無法下決心創業的原因,畢竟我現在還是個沒房沒車的窮屌絲,另一方面,對運營確實感興趣,一直以來也都在學習和思考一些互聯網營銷方面的東西。但這個興趣完全是在工作時接觸了不同的人群后才發現的,以前真的只會寫代碼,以至于當初博客訪問量那么高時,我都沒考過注冊一個公眾號。
我一直覺得,一個產品做得再好,如果沒有好的運營和推廣,它的價值也很難得到體現,更不用說變現了。所以我做這個號的也是出于運營的訴求,我想把它打造成為一個具有我個人品牌色彩的公眾號。只是中間因為一些比較尷尬的原因,停更了一年多,也是蠻遺憾的,其實如果當初領導不找我談話,就肯定不會停更。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當然,他有他的職業觀,我有我的人生觀,技術層面我很佩服他,但我從來沒想過效仿他,我從來也不覺得他現在的狀態對于我來說有什么好羨慕的,說到底,大家不是一路人。這世界本身就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不用管一些條條框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成功了,你以前任何的選擇在別人眼里都是正確的,失敗了,重新來過就是了。
說到個人品牌,我真心建議這篇文章的讀者,從現在開始,心理上,一定要有個人品牌這個概念,要逐漸建立自己獨有的個人品牌,并不斷擴大它的影響力,這一點,無論在職場、還是社交網絡中,都是很重要的。
短短一周時間,就經歷了這種神轉折,我覺得除了上帝,應該沒人能能預設到會是這樣一種結果,所以我這一路轉的一點也不優雅!但不管怎樣,算是一個新的開始,以前下了班在知乎或者公眾號上寫點東西,心里總會有一陣陣的罪惡感,畢竟是做技術的,總覺得這個時間應該用來學技術,而不是在知乎上裝逼,但不裝逼就沒有人圍觀,沒人圍觀就不能吸引人關注,所以這是個矛盾點,而轉了運營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以后裝逼終于不會再有罪惡感了。
最后,轉了運營,并不代表就不寫代碼了,代碼只是一種工具,是為需求服務的,有需求的地方,自然會有代碼!最近剛好發現一個用戶痛點,準備業余時間寫個小程序,后面如果搞出來的話,也會第一時間在公眾號分享。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四季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