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盤:污泥濁水誰來清?
“我們實驗室有位老師去參觀某直播平臺的監測大廳,太壯觀了!一屋子300多人,24小時三班倒。每個人面前擺著十來個小屏幕,一旦發現違規直播視頻,立即切掉。”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陳馳對《經濟》記者表示,直播平臺創業之初也許未曾想到,在高壓的監管下,要投入如此多的人工成本去監視涉黃涉暴等違規的視頻直播內容。
與直播同病相憐的還有網盤。“網盤中存儲的非法信息很多,如賬號密碼、視頻、音頻、文本等數據資源。”“白帽子”(正面黑客)尹喬對《經濟》記者說。
“大量網民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識,存在大量網盤賬號被盜用的問題。”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對《經濟》記者表示,有用戶登錄網盤之后發現大量的非法視頻,自己的網盤空間變成黑色產業的賺錢機器。此外,還有因網盤使用不當而導致個人隱私泄露,包括私密照片、重要證件、工作文檔泄露等問題。
“在知識文明時代,人類利用網絡本質上是為了學習知識、交流知識。隨著新技術的應用,人們的欲望往往被用來開展商業活動,污泥濁水也隨之而來。”中國科學院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北京知識安全工程中心主任呂述望坦言,網盤本可以用來存儲知識,但拿網盤中的視頻資源去“賣票”,網盤就相當于一個非法窩點。
我們不禁要問,以海量存儲功能著稱的網盤,為何會深陷污泥濁水?誰來監管?網盤的未來是通途,還是死胡同?
曾經的“關停潮”
網盤使用者們不會忘記2016年轟動的“關停潮”。
“當初盛傳百度網盤也會關停,沒想到它竟堅守到現在。”尹喬感嘆。去年3月,老牌網盤產品115網盤下架“我聊”的文件發送模塊,并宣布關停部分功能。隨后停止服務或調整業務的還有新浪微盤、阿里旗下的UC網盤、迅雷快盤、華為網盤、360云盤等。“那段時間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大家都在猜測,誰是下一個?”
當時網盤服務商紛紛關停個人網盤業務,轉向企業網盤服務市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網絡空間研究所所長劉權對《經濟》記者表示,一方面,個人云盤業務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多為付費VIP和廣告推送,而且運營成本包括存儲和寬帶成本高。“存儲、帶寬等運營成本是一個與日俱增的無底洞。”另一方面,個人用戶上傳的內容可能會涉及信息安全、隱私,涉黃、涉暴的盜版音樂、視頻等,審核難度大。
重慶大學網絡安全與大數據法治研究院院長齊愛民教授向《經濟》記者表示,隨著“關停潮”告一段落,個人網盤市場活躍用戶群體在2016年底也有了一定幅度的回升,個人網盤市場格局逐漸趨于穩定,形成了以百度網盤為龍頭,360云盤、騰訊微云、天翼云共存的市場格局。
據易觀最新發布的《2017第一季度中國網盤市場份額監測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網盤市場平均月活用戶數前三名的廠商為百度網盤、360云盤和騰訊微云,其活躍人數市場占比分別為76.7%、7.7%和6.6%。
百度集團CFO李昕晢曾表示,2017年公司的收入項環比有增長,其中的貢獻因素包括云計算業務的收入,以及其他的服務費用增長,比如個人云業務。但李昕晢并未提及具體收入數據。各類第三方報告也很少披露云盤服務商的盈利數據。

數據來源:易云千帆 《經濟》制圖
免費的代價
前幾年,云盤運營商為了占據市場份額,普遍采取免費的方式,承擔了很多運營成本。2014年,百度網盤曾在一段時間內推出“加密云盤”,后來自行終止了。“有時你在網盤上傳一部電影的速度很慢,幾乎是秒傳。秒傳是因為別人已經上傳過這部電影。”即使100人上傳了同一部電影,網盤平臺的磁盤空間里也只有一部電影,大家可以共享。“網盤平臺許諾給每個用戶1T的存儲空間,其實是很多用戶共享這1T空間。”陳馳表示,加密存儲則意味著,同一部電影加密后會變成2個不同文件,上傳到網盤會占用很多存儲空間和帶寬,網盤平臺自然吃不消,加密云盤也不了了之。
知名黑客黑色鐮刀向《經濟》記者透露,一部高清電影動輒兩三個GB,促使我們依賴網盤和影視平臺,但我們不得不面臨兩個問題:查封和網速。“有時網盤中剛上傳的資源,若是被系統檢測出為侵權非法資源,很快會被刪除。名稱中含有類似于‘戰狼’‘權利的游戲’等關鍵詞的文件都會被審核,很多影視網站因涉黃等被監管部門查封。”
“那些擁有海量盜版視頻資源的人除了需要修改文件名為更隱晦的名稱,還要把它們上傳到網盤中。”黑色鐮刀指出,百度網盤將普通用戶的線程(程序執行流的最小單元)進行限制,使得上傳或下載文件的時間增加幾倍。“百度網盤抓住有網速需求者的痛點,為了擁有更快的網速,他們一定會付費升級為會員。”
的確,免費午餐未必是想象中的美餐。陳馳指出,網盤限速勢必帶來用戶體驗的下降。“大家多年習慣的免費觀念應該轉變了,消費者應該習慣于為自己的云存儲埋單,相信以后免費的網盤會越來越少。”
網盤的內憂
“數據有三性:可用性、完整性、機密性。在我看來,后兩點做得遠遠不夠。”陳馳擔憂地說。一方面,無論用戶使用哪家網盤,都會把自己的數據傳上云端,代價是喪失了用戶對數據的控制權。另一方面,一旦云盤停止服務或出現技術錯誤,有可能導致用戶數據的丟失。
此外,云端管理員濫用權限和技術失誤都可能導致用戶數據的損失。“曾經一位程序員在云盤中存儲了很多文件,突然有一天打開云盤發現,里面變成了電影。”陳馳指出,這就是技術隔離機制失效時,導致用戶之間的數據隔離失效。“在出現這些問題時,云用戶很難維權,處于相對弱勢地位。”
今年7月,有媒體報道,用戶存儲在百度網盤的隱私信息被公開。百度網盤官方微博的回應是“用戶在選擇把數據上傳到百度網盤后,網盤會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不進行公開分享,絕不會被他人看到;創建加密分享,文件也絕不會被搜到。”劉權認為,百度網盤的解釋有推脫之嫌。只有用戶授權時,其他人才有訪問的權利。“云盤提供商應該用技術措施來保證用戶數據不被未授權者訪問到,而不應強調讓用戶加密。”
陳馳建議,未來云盤上的數據加解密、審計等安全功能可以由第三方廠商提供。云盤服務商提供數據存儲服務,加密審計等由安全服務提供商提供,不同的服務提供商互相牽制,可以更好地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就像把黃金存進銀行,然后把鑰匙交由保險公司保管一樣。”相信未來加密云存儲服務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誰來監管?
網盤亂象不僅增加了云盤服務商對用戶管理的難度和成本,網盤中存儲的不健康內容更令政府憂心。
齊愛民認為,由于我國當前在法律制度構建上的滯后,使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電子商務平臺的內容審查義務、數據權屬等,這些問題也使得網絡盜版、色情暴力資源違法傳播等現象凸顯,嚴重危害了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以及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偉民對《經濟》記者表示,我國法律并未明確規定網盤服務商具有審查、監控的義務,僅在2015年出臺的《關于規范網盤服務版權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網盤服務商應當建立對侵權事宜的管理機制。《通知》還規定,網盤服務商要制止用戶違法上傳、存儲并分享正在熱播、熱賣的作品,出版、影視、音樂等專業機構出版或者制作的作品,其他明顯感知屬于未經授權提供的作品等。
“平臺究竟要負哪些責任,業界有很多爭議。”劉權指出,近期北京市、廣東省網信辦約談騰訊、新浪、百度三家公司,原因是它們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對其平臺用戶發布的法律法規禁止發布的信息未盡到管理義務。從《網絡安全法》來看,云服務運營商對用戶存儲的內容要盡到審核的義務。“既要處理好法律規定與個人隱私保護之間的矛盾,也要保護好用戶的數字資產。”
李偉民指出,網盤上信息量巨大,雖然存在侵權風險,若由網盤服務商來進行實質審查,顯然也不具備可操作性。立法、執法及司法過程中如何平衡著作權利人的權益與網絡服務的正當發展,需要依據技術發展水平和社會實踐需求來進一步探索。
“目前來看,如果網盤服務商沒有盡職守則,會被監管部門約談、罰款,甚至是責令整改。某直播平臺雇傭300多人監視視頻內容就是很好的例子。”陳馳如是說。

中國企業網盤產業鏈
監管仍需人機協同
2017年7月25日,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4部委宣布啟動“劍網2017”專項行動:利用4個多月的時間開展重點作品版權、App領域版權、電子商務平臺版權等3項重點整治,將嚴厲打擊各類網站、移動客戶端、“自媒體”傳播侵權盜版作品行為,集中整治電子商務平臺、App商店版權秩序,鞏固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云存儲空間、網絡廣告聯盟版權治理成果。隨后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相繼開展了“劍網2017”行動。
其實,網盤清理也只是“劍網2017”行動的冰山一角。劉權表示,《網絡安全法》、凈網行動都是嚴厲打擊黑色產業的利器。據易觀報告顯示,經過4年多的發展,百度網盤在個人云存儲領域已經擁有超4億用戶。以現在票房火爆的《戰狼2》為例,該電影資源成為微信、微博叫賣的首選。假設有20萬人用盜版觀看,按40元一張票價計算,發行方與院線就損失了800萬票房。一部電影鏈接造成的潛在損失尚且如此,那些正在制作或上映中的影片也面臨同樣的遭遇。記者經過多方查詢,無法準確統計出網盤黑色產業鏈的規模,以及對正版市場經濟損失的影響。
據劉權估算,2015年,中國黑色產業規模超千億。但光靠技術手段很難將黑產人員一網打盡。“有時他們可能通過暗網交易,或比特幣交易,隱蔽性較強。”
“暗網是一個特殊協議構造起來的網絡,所有人和服務器都是匿名通信,需要使用專用的瀏覽器才可以訪問。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電商,售賣如槍支彈藥、毒品、數據等非法物品。”尹喬對記者說。
劉權建議,從國家層面來看,要加大處罰力度,隨著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當違法成本高于非法獲得的收益時,自然迫使很多人放棄從事網盤黑產或轉型。
陳馳也表示,隨著近幾年國家對涉暴、涉恐、涉黃處罰力度的加劇,加上云存儲實名制的推行,這些東西終歸會消除。
“我存在網盤里的電影有時會莫名其妙地丟失。”有網友向記者抱怨。
網盤內存儲的資源多種多樣,有學術報告、教育資料、影視作品、網絡文學作品、游戲等。這些海量資源又可以通過網盤鏈接傳播,如何鑒別其中不健康的部分,便于監管呢?
“百度網盤會用技術手段清查網盤內容,一旦發現違規內容會屏蔽、移除它們。”尹喬對記者表示。
對于百度如何清理違規網盤,百度網盤方面很官方地回復:“百度網盤擁有一支打擊盜版侵權內容的專項團隊,負責分析、處理有問題的鏈接。”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用于非法違規內容的篩查,如利用圖像分析、視頻分析、音頻分析等技術排查并抓取關鍵點。10T的數據里可能只有0.1T含有非法視頻,鑒黃師或監管者著重檢查這0.1T就行了。”陳馳告訴記者,“網盤內是海量數據,完全依靠人力確實很難監管。機器排查將大海撈針變為碗里撈針,雖有誤判和漏判的情況,卻是可以大幅提高效率的輔助工具。”
“目前聲音識別的技術較為成熟,但對視頻流的識別,技術仍未成熟。”劉權指出,尤其是涉暴視頻的畫面場景千變萬化,無法有效依靠自動抓取特征來識別。
“禁片涉及面太廣,技術還無法完全實現自動識別。”尹喬表示。
百度網盤方面表示,一直在提高打擊盜版侵權內容的能力。多年來百度網盤與版權方的相關維權人員保持良好的溝通與聯系,也重視版權機構的訴求,投訴內容會在第一時間處理,同時鼓勵用戶舉報盜版侵權內容。
“無論是下載還是分享,用戶應提高知識產權意識。一旦用戶發現可疑或違法的網盤、網站,可以通過舉報通道進行舉報,也能減少違法行為。”尹喬如是建議。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云存儲的需求長期存在,相信網盤的市場還會持續存在。”陳馳表示,監管機構有必要對網盤服務商施加監管,但要合理地把握監管力度,“太緊不利于行業發展,太松則滋生亂象”。
李鐵軍表示,網盤是存儲、分享內容的絕佳平臺。網盤用戶、服務供應商都需要依法使用平臺,才能給人們帶來便利。縱容或放棄管理責任,只能讓用戶最終沒有網盤可用。
安全管理是治亂法寶
據賽迪網絡安全研究所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研究年度總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信息安全市場規模為51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盡管中國信息安全市場發展很快,但市場規模仍然較小。“互聯網企業信息安全意識普遍不足,知名的網絡安全公司仍有被病毒、黑客攻破的風險,網盤服務商更要提高安全意識。”劉權呼吁道。
《網絡安全法》規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當自行或者委托網絡安全服務機構對其網絡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評估。劉權指出,每年沒有做過安全檢測評估的單位要被責令改正。這也是為了讓運營者重視安全管理。
“我們長期不重視安全知識的科普,包括我在內的信息安全專業人員也有相應的責任。”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主任楊義先在接受《經濟》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家的安全意識太淡薄了。“要么僥幸心理太重,總認為自己不會是那個中招的倒霉蛋;要么又過于擔驚受怕,甚至因噎廢食。”
陳馳認為,絕對安全的系統是不存在的。網絡系統就像人的身體,有好的抗體,也有壞的細菌。經常鍛煉身體,就不會輕易生病。“這取決于你對安全的重視程度。越重視,越防護,就越難被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