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云助力智能家居 讓機器更懂你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2016年國內投資人為VR狂熱的氛圍還未散盡,轉眼,谷歌就用一場“歷史重演”——圍棋人機大賽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了人工智能。2017年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展館以往滿眼的VR眼鏡體驗區也已經被“人工智能”演示所占據。這是技術的魅力,也是技術的冷酷。
黃明·機智云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負責人
“近幾年國內物聯網的基礎及發展迅速,所以我決定回國發展,非??春梦锫摼W的未來發展,尤其是跟人工智能相關的事業。”我想沒有人會否認黃明的看法,他曾先后供職英飛凌、德國宇航局(DLR)、英特爾等企業。從慕尼黑工業大學畢業后至今,一直從事算法及人工智能相關事業。如今黃明已經是物聯網第三方云服務平臺——機智云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負責人,其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帶領人工智能團隊使得硬件產品更智能化。
AI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 物聯網設備更智能
雖然,我們總是口號喊著“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到底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實際應用,好像除了看到過能成為我們的圍棋對手之外,再也沒有更多的實際場景讓我們印象深刻。當然我們或許幻想過有一臺機器人叫我們主人,幫我們端茶倒水,幫我們寫文章,編代碼等等,然而從目前而言我們似乎有點想的“過遠”。黃明給我們描述了更為實際的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可以應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智能樓宇、工業制造、新能源、煤改電等領域,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目前,機智云與人工智能最實際的應用便是對接Apple Homekit、Amazon Alexa、Google Home等平臺,讓物聯網設備更智能,可以區分并識別用戶習慣。機智云還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熱能耗領域,幫助用戶/企業節能減耗,據統計這可以給工廠、智能樓宇節約10%左右用電量。
據黃明介紹,“機智瑪莉”是基于機智云的新一代智能家居服務平臺,利用云平臺的圖像識別與語義識別引擎完成對產品識別驗證從而獲得產品控制權,以及完成高效的語音精準識別,,從而達到用戶與終端設備自然語音互動的目的。
“機智瑪莉”***的兩個功能是信息識別與深度學習,其具備優秀的多維度感官能力,能處理來自攝像頭、Wi-Fi Beacon、多普勒和紅外體感等各種傳感器的數據,能感應用戶在哪里,或者是在做什么動作,這是識別部分;另一部分則是深度學習,根據用戶在物聯網產生的數據,機器記錄用戶習慣。深度學習根據“機智馬莉”的推薦預測引擎做出判斷與預判,從而讓機器能“聽懂”你的話,“記住”你的習慣,更“懂”你。
實現人工智能服務 需眾多數據做基礎
當然要實現人工智能服務,需要設備收集的多項數據來支持。情景數據,即用戶的時間、地點數據;服務數據,即用戶這個時間這個地點需要什么服務;設備數據,即用戶在確定了需要什么服務后根據地點所存在的設備來完成這個服務。
然而對于平臺而言,各種各樣的數據只是毫無意義的0或1,數據還需算法進行處理分析,從而轉化成用價值的內容。黃明介紹說,機智云平臺會把樣本頻率加以一定程度的濾波進行篩選過濾,或者把數據留給智能平臺,讓機器進行訓練學習,自動分析來確定結果,做出智能決策。
當然,傳感器的數據是繁雜和大量的,需要通過算法對數據進行歧義修正和去重,數據分析的工作也交給機器人來做,數據維度越高,帶來的準確性越高。
寫在***:
數據維度越高,準確性越高就意味著機器更智能,但對于人工智能來說,即使數據的數量再大,有一個問題是人工智能很難逾越的那就是“理解”。黃明坦言,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所謂的智能依舊是關鍵詞索引的方式,機械地去“理解”用戶,并非是我們人類這樣地認知理解。技術可以讓機器處理大量的數據信息,但是要讓機器學會像人一樣理解語義,圖像,知道人想要什么,這條路會非常艱辛,這也是人工智能面臨的***挑戰與難點。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