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數據精細化分析,讓你的運營效果指數級增長?
數據分析對于運營來說非常重要,它就像航海中的指南針,越精確的數據細度能反映不同運營手段對應的不同效果。
那么,到底該如何利用數據分析顯著提升運營效果呢?本文將從4個維度給你一些建議
隨著運營種類的增多,針對不同的運營模塊,對應的數據分析方法也不相同。那么,怎么通過精細化的數據分析使流量運營、用戶運營、產品運營、內容運營的運營效果實現指數級增長呢?
流量運營
流量運營更多的解決的是用戶從哪來的問題。
在目前硅谷流行的增長框架中,拉新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和過去粗放式的流量運營中,關注PV、UV等數據指標相比。在如今流量紅利逐漸退去的市場環境下,競爭更加激烈,僅僅從PV、UV等方面作為流量的KPI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從更多的方面進行評價,才能更有效率地進行流量的管理。
1、流量概覽
通過多維指標判斷基本的流量情況。
在判斷流量的基本情況時,除了訪問量、UV、PV等這樣的量級指標。我們同時還應該多維地關注平均訪問時長,平均一次會話瀏覽頁數,也就是我們講的訪問深度,跳出率等基本質量的指標。通過幾個指標的基礎組合,我們能了解用戶使用產品的最基本概況。
例如平均一個訪客,一天內訪問幾次產品。其中百分之多少,僅瀏覽一頁,就直接跳出,喪失了轉化機會。用戶一次使用大概使用多長時間等等。
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過去最多地應用在商業模型中,而目前也有很多的互聯網產品在使用相關的概念。
產品生命周期中,最直觀的指標就是訪客的構成。訪問用戶中,包括新訪的用戶和訪問用戶。登陸用戶,包括新登陸用戶和登陸用戶。新訪客比上全體訪客,登陸用戶比上訪問用戶,新登陸比上登陸用戶的比例,等等,也可以判斷流量的基本質量。
舉例來說,一個處在成長期的產品,來訪的流量中,新用戶的比例很低,說明增長的空間就相對較低。這個時候,我們就應當及時調整運營方向。
2、流量分析
在了解流量的基本情況之后,我們需要對流量進行細分分析,一旦探索和暴露流量方面的問題,制定下一步可執行的策略。
按訪問來源分析流量表現
那么在網站的流量分析中,一般分析維度包括訪問來源、落地頁、搜索詞、廣告等等。我們主要講一下訪問來源以及流量具體從哪里來。
從訪問來源來講,那么基本的訪問來源,我們也可以叫一級訪問來源,包括有直接訪問、外鏈、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在每一類訪問來源下,又存在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比如說社交平臺和搜索引擎,就會有多個不同的平臺。在這個框架下,我們需要去一層一層地進行拆解,從大類到具體的類別,再到具體的渠道來查看流量的表現。
舉例子來講GrowingIO的博客是一個以運營干貨為主的網站,有部分用戶會直接訪問來查看我們博客內容更新。很多文章會進行外部的推廣,在媒體進行轉載引用。我們自己也會分享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中。就如圖所示,我們拿社交媒體推廣為例,其中訪問量、訪問用戶、平均訪問時長、跳出率等指標,我們可以直觀地發現,相比較于微信和知乎、微博推廣平臺的流量質量是相對來說比較低的。
這個時候,當運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的運營人員,就需要針對流量的基本表現,來進一步規劃社交媒體推廣的策略。
從流量入口分析流量表現
我們剛才講的訪問來源的分析中,討論的更多是流量的來源。但僅僅考慮來源,我們就忽略了流量的另外的一個方面,也就是流量的入口。
所以對一般的網站來說,流量的入口,就是第一個到達我們網站的頁面,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落地頁。因此落地頁的分析,對于流量質量的判斷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用戶到達網站的第一個網頁,大部分是哪一個網頁,是不是大部分流量被導入或者引流到了無效或者是不重要的頁面,從而使用戶喪失了進一步了解的興趣,直接跳出了我們的網站。
通過訪問量、跳出率等這些指標我們就可以對我們導流的落地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分發渠道和版本
對于APP來講,流量分析中主要的維度,應該包括的是分發渠道,還有APP的版本等。那么對于分發渠道來講,我們需要監測用戶下載的主要分發渠道。比如說小米應用市場、騰訊應用寶等等。
各個渠道中,除了活躍用戶數,也就是我們講的DAU或者訪問用戶量這樣的指標外,新訪問用戶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對于下載量較大的分發渠道,我們需要進一步去做分發渠道的這種ASO的優化。爭取較好的推薦位等。
當然同時,如果當某個分發包出現問題,導致不能下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及時地去發現問題。
在APP產品中,產品會經常去進行一些功能的優化調整,來進行新版本的發布。所以一段時間之內,會存在新版本和老版本APP被同時使用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在時間維度下,去監測不同版本的APP使用用戶量占比的一個情況。也就是圖中的這種APP版本更迭情況圖,進一步地去了解我們的APP版本的更迭速度,以及目前大部分用戶使用的是否是我們進行新版本優化的這樣的一些情況等等。
在正常分發渠道之外,一般我們還會做一些比如說外部的推廣活動,利用H5或者是外部鏈接等等,去進行APP的推廣。對于這些外部鏈接,以及相應活動推廣的這些渠道包,我們也要進一步甚至去重點關注他們的流量的基本表現。
3、流量激活及轉化分析
流量的基本的分析,除了訪問量、跳出率等指標以外,我們還應該和產品的具體目標結合起來。做流量或者渠道運營的童鞋,在拉新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對產品目標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的渠道。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激活。
在下圖中,我們以激活來舉例,當然激活在每個產品中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和注冊有關,有的會更深一步。比如說像做支付類產品,可能是做到實名認證等等。不管是什么樣子的定義,激活一般是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步驟的。我們可以按照激活的流程和步驟做一個漏斗分析,得到激活流程的整體轉化率,以及每一步的流失情況。
4、綜合流量大小、激活、轉化等進行渠道的優化配置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按照訪問來源來分析每個渠道的激活轉化率了。在上圖的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不同渠道引流的用戶,注冊激活轉化率有較大的差異。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就能夠進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渠道的差距。比如下圖,這幾個渠道中,除了好123以外,在轉化的第二步之后的轉化率的量級,其實是相差不多的。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間的這個轉化率,有較大的差異。
轉化的第一步,一般來講是一個轉化開始的意愿判斷。所以我們可以大概地去定位客群特征,并去做推廣話術和方法的差異化。對于比如說像好123這個渠道,是一個訪問量很大,但是基本上沒有轉化的渠道。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進一步去對比投放的目標,是想去增加大部分的曝光,還是希望能夠精準觸達目標的客群,來進一步進行渠道投放的評估。
除此之外,有時候不同渠道整體轉化率的差異并不是很大,但是在每一步的轉化率上面存在一些差異。尤其是一些垂直行業,特定的推廣渠道,目標客群的需求和特征是不一樣的。在一定程度上,這些目標客群的區別,就會影響這個核心的轉化行為。
所以對轉化漏斗分渠道進行分析,我們也可以進一步看到,不同的導流渠道來訪的用戶,中間的行為是否存在差異,甚至以此來推斷客群的特征,并判斷是否可以去做一些差異化的運營。
用戶運營
用戶運營,就是建立和維護用戶的關系。建立和維護用戶的關系,手段有很多。但是衡量的指標,對于互聯網產品來講,大部分都會關注用戶的留存,只有用戶留存在產品上,才能進一步去推廣用戶進行變現甚至轉化,以及甚至多次的變現轉化。
同時我們也才可以進一步建立用戶和產品長期的關系,方便用戶進一步進行推薦和傳播。我們也會從留存和用戶運營這兩個方面,來給大家分享,我們進行用戶運營的一些分析的方法。
1、用戶留存分析
留存分析,一般采用的分析方法叫組群分析法,即對擁有相同特征的人群,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的行為去進行分析。
不同時間來的客戶,由于所在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或者運營周期中,以及產品使用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所以需要從時間上對用戶進行組群的初步劃分。如下圖,是一個基本的時間劃分組群的新用戶周留存圖。
從橫向比較來說,我們可以看出,每周新增用戶,在后續各周的留存情況。
從縱向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周新增用戶,分別在當周下周再下周等的留存表現。
接下來我們可以對每一個時間周期的數據進行加權平均,就能夠得到一個時期內,大致新用戶的留存曲線。得到留存曲線后,我們就可以對產品一段時間內整體留存情況,有一個大概的認知了。那么接下來就要去通過精細化的運營和策略,來提升留存曲線。
留存時間以及周期,和產品體驗的完整周期有關,不同的業務和產品一般有著不同時間組群的劃分。比如說高頻類的產品、社交類產品等等。日留存會更好地反映用戶和產品的關系,但是對于工具類產品,比如說支付類的這種產品,我們使用周留存,甚至月留存就要比日留存,更貼合實際的業務周期。
2、用戶行為精細化運營
為了提高留存曲線,我們需要對用戶的行為去進行一些精細化的運營。
在這個圖中,我們拿一個論壇類的產品來舉例。用戶在論壇上的行為,基本上包括了訪問、瀏覽帖子、回復、評論、發帖、轉載、分享等行為。我們對用戶的每一類行為,都要建立具體的行為指數。比如傳播類行為指數,就包括用戶轉發、分享、申請轉載等等這些行為,我們對這些行為的點擊量進行加和,即為每個用戶傳播類的行為指數。
在得到每一個用戶的這種各類別的指數值之后,我們可以查看指數值的分布,根據分布和統計值,比如說傳播行為指數的平均數、中位數等等。去給每個用戶進行歸類。
論壇的用戶行為有四個維度,我們可以分為瀏覽類、評論類、傳播類、內容生產類。根據指數,用戶可能僅有一個標簽指數,也有可能橫跨多個標簽指數,用戶運營就可以根據這些標簽分類來進行。
比如如果以一個UGC,也就是用戶分享內容為主的論壇。我們其實更應該去保證D類,也就是內容生產類用戶的活躍和占比的增長。
如果說論壇在做推廣的時候,我們除了對外渠道建設,還應當著重對C類用戶進行刺激,比如說可以去進行這種優惠的分享,或者是說去提供一些這種運營活動,以便C類用戶方便進行傳播。
那么除了做運營之外,社區論壇用戶的構成,需要能夠平衡多個類型的用戶需求。如果一段時間內,瀏覽類的用戶大增,但是內容生產類的用戶較少,那么論壇有可能就會逐漸走向低活躍。所以保持各類用戶的平衡結構是較為重要的。
產品運營
產品運營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因為目前大部分的運營,都其實是圍繞產品來進行的。
1、產品關鍵路徑的監控
一個產品一般會存在一個關鍵路徑。比如說支付產品的綁卡認證路徑,電商產品的瀏覽購買支付路徑等等。我們需要針對這些路徑,去構建我們的轉化漏斗,來監控產品的核心流程。但是在除了關注轉化率以外,以及訪問來源等等。我們在產品運營的層面,就需要去分析轉化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也還要去監控轉化率的這種變化趨勢。
2、產品體驗
在產品大的流程中,可能會存在很多小的功能點,用戶的體驗,以及甚至說用戶的轉化,就建立在這些小的功能點上,而這些功能點的使用情況,是影響我們每一步轉化的關鍵。所以我們需要對每個小功能點的使用情況建立指標,監測異常情況的發生,深入查看用戶的交互行為,從細節中找到產品的問題。
舉例來說,我們從上一步的這種流程轉化率中可能得到某一步的轉化率相對偏低。
這個環節的轉化率,有可能就是在去進行手機驗證這個時候發生的。那么目前對于大部分產品的注冊流程中,其實都是需要去進行手機驗證的。而其中發送驗證碼就是其中的一個。當這種驗證碼會有一些重新發送等等這樣的功能,重新發送的點擊率激增,或者是說用戶去通過語音獲取驗證,等等這樣的行為進行激增。我們就知道這個功能點的環節,可能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去通過具體的一些用戶行為。比如說用戶點擊了多次這種重新發送,多次的語音驗證等等。去定位或者是說去驗證我們的猜想,是不是發送驗證碼出現了問題。那么當我們確認發送驗證碼出現問題的時候,就需要和相應的服務商去進行溝通,減少問題,提升用戶的體驗。那么接下來我們還要再針對同一個指標,進行時間趨勢上的監控,來了解問題的解決的程度。
3、新功能使用情況
對于上線一段時間的產品,我們會加入一些新的功能,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提升用戶的產品體驗,甚至增加用戶的活躍程度。
新功能在上線以后,最簡單和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用戶是不是會持續使用一個新上的功能。一個新的功能,用戶在體驗后會持續使用,就說明產品功能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并且增加了用戶的留存和活躍。但是如果新上的功能,用戶體驗一次后就不做使用了,說明這個新的功能并沒有解決用戶的問題。
圖上的示例使用的是留存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某個產品在過去30天內,用戶回訪使用的曲線。具體的含義就是,過去30天內的用戶,按天分群組,計算使用過產品功能后的用戶,在第二天,第三天以及到第三十天,再次回訪并使用這個功能的占比。
4、新功能對核心轉化流程的影響
根據曲線,我們可以看到某個功能的用戶在第一天使用后,第二天到第三十天,再次回訪使用的比例很低,大概只有2%左右。說明新的功能,對大部分的用戶沒有持續的吸引力。我們需要對新上的功能去進行思考,是不是功能本身的設計出了問題。
5、產品內活動
在產品的運營過程中,運營人員有的時候會設立一些小的活動,來吸引用戶進行參與。
一般在產品內的活動的類型,包括優惠活動、評比活動、投票活動,以及配合品牌宣傳進行的活動等。這些活動一般都會設定某一個具體的目標,比如說邀請好友的活動,我們不僅要監控最終分享的參與用戶數,還要通過漏斗了解參與活動的用戶,都流失在了哪一步,從而更好地了解用戶的行為,為之后的活動積累更多的經驗。
目前很多產品中,會同時推出多個活動,通過不同的話術、活動方式來引導用戶進行參與。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分析整體活動的效果,也還要比較活動之間的情況。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用戶的點擊瀏覽時長等行為,我們可以了解用戶整體對哪一類活動更感興趣,更加吸引用戶的活躍等等。這樣,在不斷實驗分析的過程中,我們也才能設計好更多的活動形式和內容。
內容運營
最后再分享一些內容運營的方法。
1、內容運營不僅僅是發帖、編輯文字
很多人認為,內容運營就是編輯編輯帖子發發文章,讓用戶看著爽,用戶就會使用產品,會增加活躍。其實真正的編輯帖子發文章之前,我們還需要考慮幾個重要的問題。第一內容運營的定位是什么,是作為產品的主形態出現,還是產品的一個輔助功能?在明確運營的定位后,我們才能清晰知道我們做內容運營的目標,是為了提升產品整體的表現,還是為了輔助產品的使用和轉化。
在明確定位之后,我們要以什么樣的形式去做內容運營,是以用戶自己生產內容為主,還是以產品作為專業方來發表專業的內容為主,還是來采用混合的形式。因為這些內容的形式,會影響我們怎么去引導用戶。
當一個用戶獲取信息的成本較高,不論是時間成本,還是費用成本,用戶的參與度和活躍度都會相對偏低。為了使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增加,我們就需要了解用戶到底對什么內容感興趣。
從整體來說,我們可以制作更多大部分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從用戶個體來說,如果得到更感興趣的相關的推薦,內容的閱讀和傳播比例,也會有較大的提升。最后當我們做了內容運營之后,我們需要再返回思考,是否達成了這次運營或者整體內容運營的策略的目標。大部分我們都可以根據用戶行為和數據分析來找到答案。
2、怎么對內容進行合理分類?
我們還是拿GrowingIO的博客來給大家舉例,GrowingIO的客戶全部是企業用戶。技術博客中的文章,主要目標是為了幫助我們進行市場的推廣,同時幫助我們的客戶了解相應的分析方法。所以內容運營平臺主要選用了PGC的模式,內容很多存在不同的分類。
為了降低用戶的獲取信息的成本,我們在博客首頁設計了不同的幾個版塊入口,包括左側分類導航、中部文章推薦和右側熱點推薦,來進行用戶的引導。
在這個交互和引導框架下,我們分析了左邊導航,中部文章,右側導航的點擊用戶量。我們可以看到用戶主要的通過分類導航和中部的推薦文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其中點擊分類導航的用戶,到底對哪個類別更感興趣呢?
3、如何做好內容的個性化推薦?
根據文章的目的,以及瀏覽、點擊、轉化等來進行綜合評價
如下圖,我們分析了每個類別頁面的PV、UV等指標進行綜合判斷,發現大部分客戶對案例是饒有興趣的。當然在分析交互框架的時候,除了找到分析的類別和指標,對自己分析產品的了解,也很重要。
我們雖然看到右部熱門點擊的用戶較少,但實際上GrowingIO的博客頁面是自適應屏幕大小的。當用手機等小屏進行瀏覽的時候,右邊的列表就會被隱藏,減少了點擊的情況。所以在分析的時候,就需要過濾出來訪問設備僅用電腦訪問的用戶。所以只有在了解了產品的特性的情況下,才不至于做出有偏差的判斷。
當然到了每個類別下面,可能還是有很多內容,那么這個時候我們怎么知道哪篇內容更好呢?具體到哪篇內容基礎評價標準,有UV、PV、點擊率、訪問時長等。同時我們也提到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每一篇文章目標的達成情況。比如說某些內容的運營中,哪篇文章設置了相應的點擊鏈接,希望用戶進行點擊。那么就應當關注相應的點擊情況,有一些內容運營的內容是為了協助網站和產品的轉化,就應當關注相應轉化貢獻情況。
當然內容運營中的推薦,有很多時候也和用戶的精細化運營是息息相關的。每一個用戶,都有自己更喜歡的內容和類別。應當根據用戶的興趣和傾向來進行推送,效率肯定會更高一些。一般的推薦會基于用戶的目的,用戶喜歡的內容,去推薦同類內容,相關非同類內容,以及用戶主動進行搜索的內容等等。
這里還是拿我們自己的博客頁進行舉例,這是我們訪問過我們博客子站的一些用戶,對他們在不同文章的點擊率進行了分析之后,我們得到了一些結果。用戶8明顯對增長密集類的文章,有自己的偏好,用戶6、7、9,更多喜歡案例分享類的內容。而其他的用戶,目前還沒有明顯的參與和偏好。那么在運營內容推送時,就可以多向8推送增長密集類的文章,向6、7、9推送案例類的文章,而對于其他用戶,進行一些無差別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