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信息裸奔時代 安全訴求將由幕后走向前臺
過去一年系列的信息泄露事件,讓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一再撥動大眾的神經。進入新年,信息裸奔形勢依然嚴峻。近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網站安全漏洞形勢分析報告》披露,在補天平臺收錄的漏洞中,除了2015年的1400余個可造成個人信息泄露的漏洞外,2016年又新收錄了300余個漏洞,總共約可泄露個人信息上百億條。
竊密無所不在,保密通訊需求井噴
2016年互聯網信息泄露事件層出不窮,最讓人關注的是南都報道的個人信息交易產業鏈事件。記者花700元就能買到同事10項信息,包括開房記錄、名下資產、乘坐航班、上網記錄信息,甚至還能買到手機定位、手機通話記錄。在互聯網連接一切的力量下,個人信息保密之墻顯得異常脆弱。
“維基解密”的創始人、著名黑客朱利安·阿桑奇判斷“我們現在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截聽任何人已經成為可能,每條短信、每封郵件、每次通話。”出于強烈的個人隱私與財產保護需求,網絡信息安全成為社會性的普遍隱憂。尤其是日常通訊的保密性需求,已由幕后走向臺前。
這個需求吸引了軟件開發者和科技從業者,開發更加安全的即時通訊工具。在國外,許多軟件開放者開始著手在軟件層面,加強即時通訊應用程序的安全性。比如,Cryptocat、Signal、Telegram、Skype……均是在加密社交通訊方向發力。
改變云端存儲架構,通訊私有化
然而在現行的云端存儲主流架構下,要保證絕對的安全社交通訊并不容易,而單靠軟件加密,其安全有效性也存疑。有研究顯示,超過76%員工攜帶自己的移動設備處理工作上的任務,因此考驗國內外開發企業如何建構移動安全防護。對此,國內企業深圳算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算云智能”),首創了軟件與硬件防護相結合的方式,推出一款安全通訊工具——算云私信通。其***的特色在于便攜式服務器與APP共同組成了一個全新的通訊系統,通過服務器私有化,運用APP對用戶關系進行全方位管控。
記者發現,私信通的服務器形同一個大屏手機,存儲著用戶的通訊數據,可隨時遠程刪除。與之相配套的,還有私信通APP,功能類似于輕量化的微信,但其數據傳輸路徑已經過加密。在群組聊天時,私信通APP采用傘狀的通訊結構,管理員與組員之間實現單線聯系,與會普通用戶無法私下聯系,確保不暴露彼此的人脈圈。將APP安裝在手機上,這套完整的安全通訊解決方案便可投入使用。
“我們讓用戶通過自己私人的服務器來創建一個更可信更安全的網絡,然后還可以用傳統的類似微信的聊天方式來解決一個安全通信的需求。”算云智能總經理楊輝洲表示,私信通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一般的事仍然用微信,重要涉密的事則可用私信通。
重要的事“私聊”成未來市場主攻方向
應該說,“私信通”的開發理念與當今個人信息“失控”現象密切相關。新近上映的美國電影《絕對控制》對此有形象敘述:當信息聯網,將數據交由他人,你的隱私將不再受自己控制。在《絕對控制》展現的物聯網世界里,當人們動動手指、刷刷臉便可掌控家庭所有資源時,則意味著個人的信息安全保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也正因此,私信通從根本架構上改變了傳統的依靠云端服務器的做法,把服務器輕量化、私有化、便攜化,為用戶提供一種更為私有化的通訊方式,以滿足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
當然,《絕對控制》所暴露的社會問題不可能僅靠通訊工具解決,但這也折射出網絡安全市場之大。無論是即時通訊軟件加密,還是私信通的軟硬件相結合的安全通訊系統,其所深挖的不過是安全通訊市場領域的冰山一角。